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正文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胃癌

陈郭君

关键词:胃癌;中医药疗法;辨证分型

  我院运用中医辨证分型方法治疗胃癌91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91例中,男性58例,女性33例;年龄最大者82岁,最小者26岁,平均年龄56.3岁。其中采用根治性手术者44例,姑息性手术者12例,无手术指征者35例。病变部位:贲门部20例,胃体部28例,胃窦部27例,胃小弯部16例。
  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类:溃疡型腺癌20例,浸润型腺癌15例,乳头状腺癌5例,低分化腺癌36例,印戒细胞癌1例,粘液性腺癌14例。属癌症Ⅱ期者6例,Ⅲ期者50例,Ⅳ期者35例。

2 中药治疗

2.1 气阴两虚型
  治则:益气养胃。方药选用:党参、茯苓、生黄芪、橘皮、竹茹、生姜、大枣、沙参、麦冬、玉竹、旋覆花、降香、扁豆、甘草。
2.2 痰郁气滞型
  治则:理气化痰、软坚散结。药用:海藻、昆布、半夏、陈皮、贝母、当归、川芎、独活、牡蛎、夏枯草、白术、木香、茯苓、山慈菇。
2.3 瘀毒内阻型
  治则:清热解毒、凉血祛瘀。药用: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延胡索、红花、枳壳、犀角、生地、银花、丹参、麦冬、野葡萄藤、白英、半枝莲。
2.4 脾肾阳虚型
  治则:健脾益气、温中散寒。药用:附子、党参、白术、干姜、甘草、旋覆花、代赭石、半夏、大枣、木香。

3 治疗结果

  气阴两虚型生存期分别为:癌症Ⅱ期:4年1例,6年以上2例;Ⅲ期:2年2例,3年9例,4年9例,5年3例;Ⅳ期:1年6例,2年7例。平均生存期3.1年。
  痰郁气滞型生存期分别为:癌症Ⅱ期:4年1例;Ⅲ期:1年3例,2年1例,3年2例,4年1例,6年以上1例;Ⅳ期:1年10例。平均生存期1.66年。
  瘀毒内阻型生存期分别为:Ⅲ期:1年1例,2年2例,3年1例,6年以上1例;Ⅳ期:1年2例,2年2例。平均生存期2.25年。
  脾肾阳虚型生存期分别为:Ⅱ期:6年以上2例;Ⅲ期:1年1例,2年3例,3年1例,4年2例,5年4例,6年以上3例;Ⅳ期:1年10例。平均生存期2.5年。

附表 91例胃癌患者生存情况比较


生存期
(年) 气阴两虚 痰气凝滞 瘀毒内阻 脾肾阳虚
Ⅱ Ⅲ Ⅳ Ⅱ Ⅲ Ⅳ Ⅱ Ⅲ Ⅳ Ⅱ Ⅲ Ⅳ
1 0 0 6 0 3 10 0 1 2 0 1 10
2 0 2 5 0 1 0 0 2 2 0 3 0
3 0 9 0 0 2 0 0 1 0 0 1 0
4 1 9 0 1 1 0 0 0 0 0 2 0
5 0 3 0 0 0 0 0 0 0 0 4 0
6以上 2 0 0 0 1 0 0 1 0 2 3 0

  91例病例中,平均生存期2.66年。其中1年生存期33例,占36.3%;2年生存期15例,占16.5%;3年生存期13例,占14.3%;4年生存期14例,占15.4%;5年生存期7例,占7.7%;6年以上生存期9例,占9.8%。
4 体会

  本组病例经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后,其生存期和生存质量均明显增高。
  四组病例中以气阴两虚型及脾肾阳虚型为多见,分别占40%及28.5%。前者多见于癌症早期、中期,后者多见于晚期。因癌症患者多为久病之人,经手术或放疗、化疗后,元气衰败,脏腑阴阳气血亏损,复感外邪,损伤脾胃,以致运化失司,气血生化不足。故早期、中期癌症患者以气阴两虚型为多见,脾肾阳虚型多见于晚期患者。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源,此二脏为脏腑阴阳之根,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晚期癌症患者脾阳不振,肾阳衰竭,气血俱衰阴阳离决,往往病情趋于严重。
  目前国内对本病的分型并不统一,我院将本病按中医辨证分型,并按辨证原则用中药治疗,取得一定疗效,故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由于本病病情错综复杂,加之疾病的阶段性及个体差异性,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应强调审证用药,积极调整患者的脏腑气血功能,这有助于消除或缓解癌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葛洪的美学思想及对中医美容学的贡献
    中医院实施整体护理的难点与对策
    辨证治疗颈椎病392例
    浅议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中医证治特点
    中晚期肺癌的中医组方探讨
    肩周炎的辨证推拿
    中医药为主治疗白癜风38例
    超声对中医药治疗不孕证疗效监测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中医药治疗
    辨证治疗慢性肾盂肾炎43例临床观察
    论肺结核中医辨证施治
    关于中医治病之特点的探析
    60例心力衰竭便秘的中医护理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