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仙人掌研究概况 |
|
彭百承 李 萍
提要 对仙人掌的成分、药理、临床应用作综述性研究,为今后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关键词 仙人掌; 成分; 药理; 临床; 综述
仙人掌,又名仙巴掌、霸王树、火焰、火掌、玉芙蓉、凤尾勒、神仙掌、老鸦舌、观音掌等,在壮族民间,壮语称为棵瓦逢仙。其来源于Opuntia dillenii(Ker-Gewl.)Haw的全株,分布于广西、广东、山东、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全年均可采集,可鲜用,也可切片晒干备用[1,2,3,4]。本文就其化学成分、药理、临床应用作综述性研究,报道如下。
1 化学成分研究 据报道[1,2,3],仙人掌新鲜花含有槲皮素、异鼠李素、异槲皮素、苹果酸。茎叶含有槲皮素、苹果酸、琥珀酸、三萜类成分。果实含有粘液质,为L-阿拉伯糖和D-半乳糖(1∶3)所组成。其灰分中含有24%碳酸钾。种子含有脂肪油。 又据最近研究中发现,从仙人掌成熟果实中提取一种天然食用色素,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甜菜花青素、甜菜甙[5]。以其茎提取物,经测定,其含有NaCl、Ca、Si、Fe、Mg、Mn、Al、Cu、K、Zn、P等无机元素[6,7]。
2 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实验表明,仙人掌水煎液对多种炎症有抑制作用。在抑制炎症过程中,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水肿减轻,又能降低棉球诱发小鼠肉芽组织增生[8]。 其茎水提物能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及抑制新鲜蛋清引起的大鼠足肿胀作用,对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并证明仙人掌水提液能增强唾液淀粉酶的活性[9],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有明显地促进作用[10]。 最近又有报道,以仙人掌水煎液作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的研究,证实其体外能明显抑制由CCl4所致小鼠和大鼠肝匀浆中MDA的生成,灌胃给药也能明显降低CCl4所致肝损伤小鼠肝组织中丙二醛的含量[11]。 仙人掌的酸水提取物能显著降低正常小鼠和四氧嘧啶诱发糖尿病小鼠的血糖,而且其降血糖作用与给药剂量有关。仙人掌提取物400 mg/(kg.d)剂量组,其降血糖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而200 mg/(kg.d)剂量组无显著性差异( P>0.05)[12]。
3 临床应用 中医传统认为[4],仙人掌味苦,性寒,具有行气活血,清热解毒之功效。主要用于心胃气痛、痞块、痢疾、痔血、咳嗽、喉痛、肺痈、疔疮、烫伤、蛇伤等证。这些在历代本草和民间都曾有记载[1,2,4]:治久患胃痛,可以用仙人掌根50~100 g,配猪肚炖服;治痞块腹痛,以仙人掌150 g,去外面刺针,切细,炖肉服,外用可将仙人掌捣烂,和甜酒炒热,敷患处;治急性菌痢,以鲜仙人掌50~100 g,水煎服;治肠痔泻血,以仙人掌与甘草浸酒服;治支气管哮喘,以仙人掌茎,去皮和棘刺,蘸蜂蜜适量熬服,1次/d,每次服药为本人手掌的1/2大小,症状消失即可停药;治心悸失眠,以仙人掌100 g,捣绒取汁,冲白糖开水服;治透掌疔,以仙人掌鲜全草适量,麦粉适量,共捣敷患处;治乳痈初起结核,疼痛红肿,以仙人掌鲜品去刺,捣烂外敷;治湿疹,黄水疮,以仙人掌茎适量,烘干研粉,外敷患处;治小儿白秃疮,以仙人掌焙干为末,香油调涂;治烫伤,以仙人掌茎用刀刮去外皮,捣烂后贴伤处,并用消毒过的纱布包好;治蛇虫咬伤,以仙人掌全草,捣汁搽患处。 现代中医临床中,仍继续沿用传统中医和民间的治疗方法并加以发展。治疗冻伤,取仙人掌去刺捣成糊状,敷于患处,纱布包扎,5 d后去敷料。Ⅰ°Ⅱ°冻伤1次可痊愈,Ⅲ°冻伤(已溃烂者不适用)敷药3 d后换药1次,1周也可痊愈;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腮腺炎,取仙人掌2块去刺捣烂,加入95%酒精50 ml调匀,外敷局部,2次/d,治100余例均愈,或将仙人掌捣烂取汁,加面粉适量调敷患处,治疗乳腺炎效果亦好;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将鲜仙人掌去刺洗净,切片晒干研粉,1 g/次,2次/d,21 d为1疗程。临床观察8例,服药后上腹疼痛、反酸、黑便等症状均消失或好转,7例钡餐复查,龛影、球部充盈不佳及变形等改变亦大都好转[1]。 据近几年的临床报道,用仙人掌治疗急性咽炎、急性气管炎、慢性气管炎合并感染、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肺炎、急性乳腺炎、腮腺炎及急性淋巴结炎等多种急性感染性疾病128例,效果良好[13];以仙人掌去刺捣烂,加鸭蛋清调匀为膏治疗流行性腮腺炎408例,总有效率为100%[14];以仙人掌、硫酸镁糊,治疗急性化脓性炎症,效果[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中药制剂治疗痤疮 下一个医学论文: 沙棘医疗保健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