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真菌药物实验研究近况 |
|
蔺冬梅 刘成军
近年来研究发现,某些中药具有抗真菌作用。本文就这些中药及其成分的抗真菌药理研究近况(1992~1997年)作以下概述。
1 陈皮 试管内抑菌实验结果表明,25%和50%浓度的陈皮液对常见浅部真菌有抑制作用,但对白色念珠菌无抑制作用;12.5%陈皮液对红色毛癣菌、单毛状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均有抑制作用[1]。
2 自然铜 在试管内,自然铜对多种病原性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尤其对石膏样毛癣菌、土曲霉菌等丝状真菌作用较强。对石膏样毛癣菌感染的豚鼠背中体癣模型,外涂该煎剂也有一定治疗效果[2]。
3 姜黄 实验证实姜黄挥发油具有强烈抗真菌作用(MIC10~0.3 μl/ml),还发现姜黄素异构体具有强抗真菌作用(MIC10~μl/ml),而姜黄素仅有弱抗真菌作用。将姜黄有效成分制成溶液,对各型足癣有效[3]。
4 昆布 观察昆布不同浓度浸出液抗真菌作用,结果表明昆布浸出液对5种常见皮肤癣菌具有一定抑菌作用[4]。
5 肉桂醛 对22种(31株)条件致病性真菌进行肉桂醛抗真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肉桂醛对受试各菌均具抗菌作用,其MIC为0.0625~1 mg/ml;MIC 0.125~5 mg/ml[5]。
6 椰壳 对11种常见皮肤真菌抗菌结果显示:海南高种椰壳醇提物脂溶性组分均具有不同程度抗菌作用,呈明显量效关系。当醇提物浓度增加0.5 g/ml时,其抗菌作用强度类同硝酸咪康唑[6]。
7 丁香酸 采用固体琼脂法以水杨酸为对照测定丁香酸抗真菌活性,发现其对所试的10种皮肤癣菌,5种深部真菌、3种酵母样菌均有抑制和杀灭作用,明显强于对照药物。扫描及透射电镜也证实该药对石膏样毛癣菌、念珠菌有较强破坏作用,可见菌体外型改变[7]。
8 全蝎 实验结果表明:全蝎乙醇提取物体外对8种表浅致病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尤其对裴氏着色菌、中克氏孢子丝菌、石膏样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较为敏感,其抗真菌作用优于大蒜浸出液。蝎毒素在此实验条件下无抗表浅皮肤真菌的作用[8]。
9 冰片 就透射电镜所见,正常黑曲菌丝较光滑,细胞壁薄(140 mμm),孢子圆形、椭圆形、螺旋形、嵴呈平行排列。经冰片作用后,胞壁增厚(410 mμm)、模糊、空泡,胞浆内呈现菌粒、胞浆深染凝集,大量脂滴、电子密度大、线粒体变性,嵴排列紊乱、消失,细胞器破坏,大量电子空白区,有些细胞扭曲失去原有结构[9]。
10 黄芩、黄精 实验结果显示:黄芩、黄精联合应用对深部感染真菌中的申克孢子菌、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及皮肤感染真菌中的石膏样毛癣菌均有协同抑制作用[10]。
作者单位:蔺冬梅 山东省沂水县计划生育服务站 276400 刘成军 山东省沂水中心医院 276400
参考文献 1 方玉复,魏玉平,丁香安.陈皮对浅表部真菌的试管抑菌实验报告.兰州医学院学报,1997,23(1)∶32 2 吴洪全,常淑云,李建春,等.自然铜抗真菌活性的实验研究.中药药理与临床,1994,10(6)∶20 3 曹 煜,茅 颖,向俊才,等.中药姜黄有效成份抗真菌研究与临床应用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1994,27(6)∶354 4 孔俐君,黄作顺,秦 城.昆布浸出物对常见皮肤癣菌抑菌效果实验观察.大连医学院学报,1994,16(3)∶212 5 张文娟.肉桂醛抗条件致病性真菌作用的研究.临床皮肤科杂志,1995,24(4)∶219 6 倪少凯,关雄泰,赵松林,等.海南高种椰壳醇提物抗11种常见真菌实验研究.广东医学院学报,1996,14(3)∶227 7 宋 军,李鹤玉,赵小秋,等.丁香酸抗真菌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6,10(4)∶202 8 陈贵君.全蝎乙醇提取物及蝎毒素体外抗表浅致病真菌的实验研究.中国中医药科技,1996,3(3)∶46 9 赵晓洋,葛本明,宁雁南,等.冰片抗真菌作用的超微结构观察.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2,26(4)∶295 10 吕小迅,周玉珍,方丹云,等.黄芩、黄精联合应用的抗真菌实验研究.[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浅谈中药材保管技术 下一个医学论文: 黄芩甙金属配合物研究进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