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秘方平喘汤治疗哮喘远期疗效观察633例报告 |
|
王长武
自1979年以来,我们用秘方平喘汤先后治疗哮喘病12000余例,收效满意。对其中633例作了1a随访,报告如下。
1 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 1.1 诊断标准:按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制定标准(修订稿)。 1.1.1 哮鸣有声、痰涎壅盛、呼吸急促、胸憋闷胀、甚则张口抬肩、难以平卧; 1.1.2 有骤然发作或反复发作病史,或与禀赋体质、疾病有关。 1.1.3 有明显诱因,如季节、寒热、饮食、心情、劳倦等。 1.1.4 两肺可闻哮鸣音 凡具备以上1.1.1、1.1.4两条即可诊断,1.1.2、1.1.3条可作参考。 1.2 病情评定标准。 1.2.1 重度:哮鸣喘咳、两肺满布哮鸣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摇身撷肚、大汗淋漓、两目圆睁;强迫坐位,不得平卧;唇甲青紫,胸憋胀闷难忍;发作时间持续在12 h以上不缓解者;脉疾细数舌质舌苔因证而别。 1.2.2 中度:哮鸣喘咳,两肺散在哮鸣音;微有张口抬肩,头身汗出;有时难以平卧;动则胸憋闷胀加重;唇甲稍有紫暗;脉数、舌质舌苔因证而别。 1.2.3 轻度:哮鸣喘咳、两肺可闻少许哮鸣音(+);尚可平卧,卧时胸闷憋胀,舌脉因症而别。 1.3 疗效评定标准:1 a以上未复发者为痊愈;哮鸣症状完全控制,体征消失为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减轻(在Ⅱ度以上者),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为显效;哮喘症状减轻(在Ⅰ度以上者),发作次数减少为有效;减轻在Ⅰ度以下,无变化或加重为无效。
2 方药组成及用法 2.1 方药组成:甜杏仁、陈皮、甘草、丹参、独活、黄芪、细辛、鱼腥草、贯仲、茯苓、石韦、蓄。 2.2 用法:20剂为1疗程,前10剂 1剂/d,煎两次饭后服,后10剂 1剂/2 d,煎服,每疗程1个月,连续治疗3个疗程者作为观察对象。
3 临床疗效 按照前述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进行了1 a随访(见表1、表2)。本组资料表明,633例近期疗效,临床控制达71.4%,显效8.21%,有效12.79%,无效12.79%,总有效率92.40%。追踪观察1 a,轻度组389人,治愈206人,占52.95%;中度组155人,治愈105人,占67.74%;重度组89人,治愈36人,占40.44%。近期疗效与否合并肺气肿关系,共统计494例,其临床控制例数百分比,合并肺气肿组为79.54%,无肺气肿组为96.13%。以上资料说明,本方对哮喘无论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令人满意,无论病情轻重均有效,不合并肺气肿组疗效优于合并肺气肿组
表1 近期临床疗效与病情关系统计
病情 总例数 临床控制 显效 有效 无效 例数 控制率(%) 例数 显效率(%) 例数 有效率(%) 例数 无效率(%) 轻 389 279 71.72 17 4.37 70 17.99 23 3.91 中 155 102 65.89 32 20.64 10 6.54 11 7.09 重 89 71 79.77 3 3.37 1 1.12 14 15.73 合计 633 452 71.40 52 8.21 81 12.79 48 7.88
表2 近期疗效与是否合并肺气肿关系统计
组别 总例数 临床控制 显效 无效 有效 总有效率 (%) 例数 控制率(%) 例数 显效率(%) 例数 无效率(%) 例数 有效率(%) 合并肺气肿 132 105 79.54 15 11.36 3 2.27 9 6.81 97.77 无肺气肿 362 348 46.13 11 3.03 1 0.28 2 0.55 99.72
4 典型病例 李某,男,37岁,农民。有哮喘病史10余a,每遇受凉或刺激性气体即发,夏秋两季加重,发则喘鸣迫塞,咯吐白色粘痰后稍松。平素用麻黄素、氨茶碱、地塞米松。始有效,后则逐渐乏效,以病情持续发作不缓解求治,满肺哮鸣音,唇甲紫钳、投以秘方平喘汤3剂,哮喘停止发作,肺部听诊哮鸣音消失。服药2疗程,病情稳定,随访1a未发作。
5 体会 5.1 哮喘为一临床常见顽症,其病机多为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激迫气道为哮为喘。用本秘方治疗,不分冷哮、热哮之别,投之有效。其立方本旨,从本虚标实着眼,固其本虚,祛[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归芍地黄汤治疗倒经9例 下一个医学论文: 番泻叶不良反应及其防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