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归芍地黄汤治疗倒经9例 |
|
和录娥
月经来潮前或正值经期,出现有规律的衄血,称之“倒经”,又称“逆经”或“经行衄血”。笔者采用自拟归芍地黄汤治疗肝经郁热型“倒经”9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9例患者均为青春期未婚未育,年龄在13~22岁,平均年龄18岁。患病时间均在经前或经期,常有心烦易怒,性情急躁,头晕耳鸣,两胁及两乳房胀痛,衄血或兼有少量月经,经行不爽,色黑,唇紫,舌红或有瘀斑,苔少或薄白,脉弦数,病程长达6个月至5 a之久。治法:清肝泻热,引血下行。方药:当归12 g,白芍12 g,生地12 g,黄芩10 g,栀子10 g,丹皮9 g,牛膝9 g,茯苓9 g,生甘草5 g。一般要求在经前,衄血前5 d服药,1剂/d。每剂药水煎3遍,混合在一起,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5剂药1疗程。
2 结果 9例患者,其中7例服归芍地黄汤1个疗程,即按月正常行经,衄血止。1例服2个疗程,即2次月经周期前各服药5剂;1例服3个疗程,即3次月经周期前各服药5剂后按月正常行经,衄血止。全部患者行经正常随访半年至3 a,未发现复发。
3 典型病例 孙某,女,16岁,学生。15岁月经来潮。此后,经期紊乱,经量少,经前鼻衄。并伴有头痛,心烦易怒,胸胁胀痛,脉弦,舌红,曾口服止血药,激素疗法,鼻腔以1∶1 000肾上腺素棉球填塞止血均无济于事。经服归芍地黄汤5剂1疗程,鼻衄即停,月经完全恢复正常,随访2 a未复发。
4 讨论 肝藏血,主疏泄,喜条达,肝郁化热则血失所藏,经行之时,肝热随冲气上逆,损伤阳络故见衄血量多,经血因之先期,量少,甚至经闭。肝居胁下,肝郁则胁痛,肝热上扰则头晕耳鸣,烦躁易怒,郁热停滞致唇紫,舌红,苔少,脉弦数均为肝热内盛之证。方中当归、白芍养血平肝;生地滋阴凉血;黄芩、栀子、丹皮清肝经郁火;牛膝引血下行;茯苓调气;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肝泻热,引血下行之效。
作者单位:和录娥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18医院,西安 710043
上一个医学论文: 黄芪注射液与固本咳喘片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下一个医学论文: 秘方平喘汤治疗哮喘远期疗效观察633例报告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