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正文  

小儿发热治验二则


张文光 段健伟

  例1.孙某,女,3岁,1998年8月11日就诊。患儿半月前因进食过多 而致胃脘胀痛不适,嗳气频繁,恶心、呕吐。次日起每于午后出现发热,体温37.5~38.5℃, 予抗生素、双黄连注射液及清热解毒之中药汤剂治疗,效果不显。血、尿常规,胸片,血 、尿培养均无异常。患儿恶心纳呆,脘腹胀满,大便干燥,4日一解,臭秽难闻,小便黄赤, 夜寐不安,睡中额汗出。刻诊患儿烦躁哭闹,面赤身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此证属 食滞发热,治当运脾消食,泻热通便。因其年幼,服中药汤剂困难,遂予推拿治疗。以清胃 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清天河水、退六腑、揉天枢、摩腹、按揉足三里、推 下七节骨、按揉膊阳池等手法,推拿1小时左右,患儿解下较多臭秽便,身热渐退,当晚安 静入睡,次日午后未热发,复推1次巩固疗效而愈。
  按:发热一证,病因多端,若失于辨证,一概清之,终非良策。小儿属稚阴稚阳之体,脾 常不足,若饮食不节,损伤脾胃,食滞中焦,阻碍气机,脾当 升而不升,胃当降而不降,气机郁滞而发热。里热扰乱心神,故烦躁多啼;积热蕴结大肠,故大便干燥。推拿治疗简单而无痛苦,患儿 及其父母均易接受。清胃经乃清胃经之实热,配清大肠、揉天枢疏调肠府结滞以通便泻 火;揉板门、运内八卦以理气消食;清天河水、退六腑以清热除烦;摩腹、按揉足三里 以健脾和胃、行滞消食;推下七节骨、按揉膊阳池配退六腑以通便清热。诸法综合,使食 消气机畅,便通热自退。
  例2.王某,男,4.5岁,1996年4月6日初诊。患儿于20天前因上呼吸道感染而收住入院 ,予抗生素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惟持续低热不退,体温忽升忽降。刻诊 患儿面色微红,形体略胖,舌苔薄黄,脉浮,重取无力。辨证当属正虚邪恋。针足三里穴, 捻转补法,不留针。第二日复诊,体温已降至正常,观察3日未再发热,痊愈出院。
  按:小儿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尤易受损。因正虚不能胜邪,故见低热起伏,久热不退。《圣 惠方》中称“五劳羸瘦,七伤虚乏,大小人热,皆调三里”,《针灸学简编》一书中也记载 足三里穴可治疗余热不尽。现代研究证明,足三里穴可以改善人体免疫机能,提高巨噬细 胞的吞噬能力。故取足三里穴,既培补脾胃后天之本,扶正以祛邪,又仿伤寒之 治法,针足阳明经以防止传变,使经不传则愈。

作者单位:张文光 山东省乳山市中医院,264500;
     段健伟 威海中医药职业中专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小儿胆囊炎、胆石症62例分析
    止泻方治疗寒湿型小儿腹泻68例
    香港小儿常见的内分泌疾病
    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
    伸肘位手法复位形石膏夹板固定治疗小儿
    小儿慢性胃炎锝标记固体餐胃排空检测
    抗生素对小儿呼气氢试验的影响
    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临床分析
    小儿肠套叠59例诱发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
    小儿急性中毒126例分析
    防感冒制剂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50例
    健脾利湿汤加味治疗小儿泄泻50例临床分
    小儿脑性瘫痪的研究近况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