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医结合治疗斑秃40例 |
|
宋文英
斑秃是一种以突然发生局限性斑状脱发为特征的皮肤病。笔者用中药内外疗法配合皮质类固醇激素混悬液局部注射治疗斑秃40例,并设立两个对照组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70例患者均为我院皮肤科门诊病人,全部符合《临床皮肤病学》中斑秃的诊断标准[1]。 2 治疗方法 1组:(1)中药内服方:首乌20g,菟丝子、女贞子、黄芪、白术、桑椹各15g,熟地25g,鸡血藤、茯苓各30g。心悸不眠者加夜交藤、合欢皮;头痛、夜多恶梦者加白芷、川芎。1剂/d,煎服;(2)外用自制中药消斑酊(主要成分为川红花、白芷等)擦患处,每日2次;(3)用强的松龙混悬液1ml加等量1%普鲁卡因,在秃发区作皮下注射,每区注射1个注射点,每点注射0.1ml,每周1次。 2组:内服中药内服方,外擦消斑酊; 3组:用强的松龙皮下注射。 各组均为3周1个疗程,连续治疗2~4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 治愈:毛发全部长出或仅留少许稀疏茸毛区;显效:2/3以上的脱发区毛发生长;有效:1/3以上的脱发区毛发生长;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 结果 见附表。
附表 三组方法治疗斑秃的疗效比较
分组 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1组 40 25 8 4 3 92.5 2组 15 6 2 3 4 73.3* 3组 15 5 3 2 5 66.7*
经Ridit检验:与1组比*P<0.05。
有效病例一般在治疗1个疗程后长出新发。开始时毛发纤细柔软,呈灰白色,以后逐渐变粗变黑,最后恢复正常。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周内新发出现率明显高于两个对照组,提示该疗法不仅疗效高,且疗程较短。治疗过程中,1组有5例,3组有3例发生轻度头皮萎缩。 4 体会 斑秃俗称鬼剃头,属祖国医学“油风”范畴。本病多由肝肾亏损,精血不足以濡养头部肌肤,风邪乘虚而入,风盛而血燥,或因肝气郁结,气机不畅,以致气滞血瘀,毛发失养而致脱落。正如《外科正宗》谓:“油风乃血虚不能随气荣肌肤,毛发根空”。王清任《医林改错》说:“无病脱发亦是血瘀”。毛发的生长,全赖于精和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之盛衰影响毛发的生长。毛发的生机根源于肾,毛发之生长与脱落、润泽与枯槁,与精血减少密切。 中药内服方中,首乌、菟丝子、女贞子补益肝肾、养血填精;熟地、桑椹养血滋阴、补精益髓,鸡血藤行血补血;茯苓健脾安神;白术、黄芪健脾胃,益气血。诸药合用,共奏养血填精,促进生发之功。外用药消斑酊中的川红花活血祛瘀,通经络,白芷祛风通络,以改善脱发区的血液循环,使毛囊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促进毛发生长。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斑秃的发生发展与自身免疫功能的异常有关。中药中的补药,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如方中的黄芪、白术等[2],而用强的松龙混悬液局部注射可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毛发的生长,是西医常用的治疗斑秃的方法。 总之,中西医综合治疗斑秃,既用补肝肾,养血填精的中药内服,又用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的中药外擦,再配用能调节免疫功能的皮质类固醇激素混悬液局部注射,故能收到满意疗效。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10405) 参考文献
1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第二版.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845 2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第二版.江苏:江苏科学出版社,1992,128
上一个医学论文: 蛋清治疗小儿风热咳嗽25例 下一个医学论文: 仙鹤白莲汤治疗精囊炎50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