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药治疗疳积上目的体会 |
|
邹明兰
疳积上目是指疳积所致的双眼白睛、黑睛干燥、黑睛混浊,甚至糜烂破损为主要特征的眼病。又名“小儿疳眼”。若能及早医治,预后良好。若治疗失时,可致黑睛溃烂、枯凸,产生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视力,甚者危及生命。现将笔者运用中医药治疗疳积上目的体会,小结如下。
1 治疗方法
本病是疳疾在眼的局部症状,必须结合全身情况,根据病因病机进行辨证施治。 1.1 辨证用药 1.1.1 初起夜盲期:本病初起,始见雀目,目痒不适,频频眨目,面色不华,精神萎糜,舌淡苔薄白,脉细。证属脾失健运,肝血虚少,目失濡养。治宜消疳健脾,养肝明目。方用消疳明目汤:鸡内金6g,神曲、枸杞、楮实子各10g,煎水煮猪肝200g食服,兼服消疳散:夜明砂、苍术、使君子各10g,雄黄0.5g。四味共研细末备用。 服法:雄鸡肝一对,竹筷捣烂,去筋,上四味药细末,连同鸡肝放在碗内,共捣匀和,不犯铁器,炖熟为一天量,早、晚分服。此散治疗本病有一定疗效,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皆可配合应用。 1.1.2 神光内沉期:症见雀目已成,干涩羞明,白睛干燥少泽,黑睛暗淡无光,面色萎黄,纳少食减,大便溏薄,舌淡脉虚。脾气虚弱,食积气滞,精微失运,目疾乃成。治宜健脾益气,消积导滞。方药:消积健脾汤:太子参、白术、焦三仙各10g,茯苓8g,甘草、广木香各6g,姜片少许为引,水煎内服。兼服消疳散。 1.1.3 干燥混浊期:症见双目紧闭,白睛干燥,内见白色三角斑,黑睛混浊呈云雾状。为土虚木旺,肝火上攻而致。治宜消疳清肝。方用消疳清肝汤:胡黄连、枳壳、鸡内金各6g,银柴胡、麦芽、谷芽、菊花、密蒙花、白蒺藜、草决明各10g,灯心为引,水煎内服。兼服消疳散。 1.1.4 粗糙溃疡期:症见病至晚期,气液干涸,疳毒攻目,虚象毕露,白睛粗糙,黑睛混浊,白膜遮满,甚则溃疡,黄液上冲,变生蟹睛,视物混朦。若见纳差腹胀,形寒面白,四肢不温,小便不利,肢体浮肿,舌淡苔白,脉细无力,乃脾肾双虚,酿化成疳。治宜脾肾双补,消疳杀虫。药用助阳消疳汤:人参6g,附片、川椒各3g,细辛1.5g,甘草5g,绿豆皮为引,水煎内服。兼服消疳散。若见皮肤干燥,潮热盗汗,声直音哑,大便干结者,治宜养阴清热,消疳杀虫。方药:养阴消疳汤:乌梅、石斛、桑椹、阿胶各10g,胡黄连、地骨皮、元参各6g,鸡子黄2个为引,水煎内服。兼服消疳散。 1.2 局部用药 方药:润燥膏:鸡蛋3个,蜂蜜100g。制法:鸡蛋去清留黄熬油,蜂蜜加入等量开水过滤,用文火煮沸,去腊,蒸发水分,渗入蛋油,熬成膏状即可。用法:挑药少许,涂入眼内,每日点眼数次,用以增加营养,减轻干燥症状,各期皆可应用。 1.3 预防及护理 本病一旦发现,立即治疗,多食蔬菜、鱼、肝、蛋类,少吃油腻炙食品。愈后应注意调理脾胃,否则症状复始,造成难治。
2 病案举例
陈某,女,4岁,1998年6月4日初诊。其母代诉:患儿自幼缺乳,长期消化不良。一月来大便泄泻,屡治不愈,于半月前发现夜盲畏光,近周双目不睁。 检查:双眼白睛混赤干燥,眼内部见白色三角斑,黑睛混浊如云雾状,左眼中部糜烂,全身皮肤干燥,面色萎黄,腹大而胀,烦躁不安,舌淡苔薄白,脉细,指纹色淡滞。此为小儿疳疾上目,脾虚肝旺所致。因患儿体弱拟健脾消积,益气止泻。方用消积健脾汤,生姜易干姜3g,兼服消疳散。嘱其节制饮食,服药5剂。6月10日复诊:右眼白睛赤色稍减,黑睛较前清晰,腹泻止,药已见效,继服上方5剂。于6月16日再诊:双目睁开,右眼已愈,左眼白睛已呈正色,黑睛中央尚有灰白薄翳,予消疳清肝散加蝉蜕、谷精草各10g,局部点润燥膏。半月后四诊:左眼黑睛云翳消失,尚双目干涩,神光内沉,再服消肝明目汤加太子参、桑椹子各10g,月余。五诊检查,体质已健,双眼外观端好,诸症皆愈。
3 结论
疳积上目,幼儿多见,与现代医学角膜软化症相当。本病发生多因食积气滞,脾胃受损,精微失运,酿化成疳,目失濡养所致。掌握本病由浅入里,由轻到重,重则生变,终至失明的病变规律,对于临床进行审因分类,分期施治,取得较好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综观本病多属正虚邪实的眼病,尤以脾虚肝旺为多见。临床上往往出现虚中挟实,实中有虚之候。故治疗上又须辨别虚实,如体质虚弱,则以补益为主,稍佐以消导药,否则克伐过甚,元气大伤,于病不利,因此,临床必须抓住主要矛盾,随证加减,灵活运用。
[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小儿腹泻治疗十法 下一个医学论文: 化瘀通关法治疗前列腺肥大56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