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骨风镇痛消炎作用有效部位研究 |
|
申庆亮 唐启令 郑凌云
提要 对寻骨风镇痛消炎作用有效部位的确定,为寻骨风注射液工艺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将寻骨风药材用 pH3的水提取总生物碱部分,再用 pH8的水提取非生物碱部分,提取液给小白鼠腹腔注射,观察其对醋酸所致小白鼠扭体反应的影响和对由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生物碱部分扭体反应抑制率为81.1%,而非生物碱部分扭体抑制率为53.8%;总生物碱部分耳廓肿胀抑制率为16.31%,非生物碱部分耳廓肿胀抑制率为4.08%。其总生物碱部分镇痛、消炎作用明显优于非生物碱部分。寻骨风镇痛消炎作用主要有效部位是总生物碱部分。 关键词 寻骨风; 镇痛; 消炎; 有效部位 寻骨风注射液是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筋骨痛和腰腿痛的药物。目前以水提醇沉法为生产工艺,实际使用的是水醇共溶物。有关标准及文献中对寻骨风注射液无明确的质量控制方法,仅仅使用每ml注射液中相当生药量计算。即使在两种版本的文献规定的鉴别反应,其大方向亦不一致,即一是鉴别总生物碱,另一是鉴别内酯化合物。现行生产工艺没有特异性,成品中杂质含量高,色泽深,生产成本高、周期长,有效成份不明确,难以控制制剂质量。为此对寻骨风生物碱部分和非生物碱部分作镇痛、消炎的药效学研究,以确定其主要有效部位,为工艺改革提供依据。
1 实验材料
1.1 寻骨风(马兜铃科植物绵毛马兜铃的全草,符合《中国药典》1977年版1部有关规定,购于济宁市药材公司)。 1.2 小白鼠(昆明种,山东省鲁抗医药集团实验动物饲养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鲁动质970801)。 1.3 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样品的制备
2.1 总生物碱部分Ⅰ:称取寻骨风20.0 g,加 pH值3的水浸润并淹没药材,提取数次,1 h/次,以无生物碱反应为度,过滤(残渣保留),合并滤液,调 pH值至7,并定容至400 ml,过滤,即得。 2.2 非生物碱部分Ⅱ:提取过总生物碱后的药渣,加水浸没药面,并加NaOH溶液,调 pH至8,同法提取数次,每次沸后1 h。过滤,合并滤液,调 pH至7,并定容至400 ml,过滤,即得。
3 实验方法
3.1 定性鉴别 3.1.1 取试管2支,分别加Ⅰ、Ⅱ溶液1~2 ml,加K-KI试剂2~3滴。Ⅰ有沉淀产生,Ⅱ澄明。 3.1.2 取试管2支,分别加Ⅰ、Ⅱ溶液1~2 ml,加硅钨酸试剂。Ⅰ有絮状沉淀,Ⅱ澄明。 3.2 寻骨风不同提取部位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取昆明种小鼠30只,雄性,体重19~12 g,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对照组动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 ml;实验组分别腹腔注射总生物碱溶液及非生物碱溶液各0.2 ml,30 min后,腹腔注射0.6%醋酸0.2 ml,观察并记录15 min内扭体反应数。结果见表1。 3.3 寻骨风不同提取部位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将观察完扭体反应的小鼠左右耳分别涂二甲苯及生理盐水。30 min后,处死小白鼠,以7 mm打孔器取圆形耳片,分别称重量。结果见表2。
表1 寻骨风不同提取部位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组 别 动物数 (只) 扭体发生率 (%) 扭体总数 (次) 抑制率 (%) 对照组 10 100 757 总生物碱组 10 80 143 81.1 非生物碱组 10 90 350 53.8
表2 寻骨风不同提取部位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组 别 动物数 (只) 左右耳重量差异 (mg) 抑制率 (%) 对照组 10 16.19±3.48 总生物碱组 10 13.55±2.53 16.31 非生物碱组 10 15.53±2.07 4.08
4 结论 总生物碱的镇痛消炎作用明显优于非生物碱部分。寻骨风的主要镇痛消炎部位在总生物碱。生产工艺应该进行改进。
5 讨论
5.1 寻骨风系马兜铃科植物绵毛马兜铃的全草,其性苦,平。祛风湿,通经络,[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薄层扫描法测定香附调经冲剂中延胡索乙素含量 下一个医学论文: 复方匙羹藤胶囊中黄酮含量测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