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谈汤剂煮法中先煎及后下法改进设想 |
|
盛武斌
提要 对中药汤剂“先煎后下”药进行用药方式的变革探讨。中药饮片处方中有“先煎后下”等药品种,患者不易掌握,可用单味中药浓缩颗粒来取代,直接加入煎的汤剂中,或全方用单味颗粒组方,会更科学,更方便,疗效更高。 关键词 浓缩颗粒; 先煎后下; 赋形剂
看了贵刊(《时珍国药研究》1998第9卷第3期)刊登的江苏省中医药研究所徐东宁写的《对汤剂煎煮法先煎后下改进的设想》一文,作者提出由药材加工厂或医院中药制剂室将常用先煎后下药煎制成浓缩药汁备用的设想,本人认为可以用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取代“先煎后下”的饮片,直接加入汤液中,或直接代替煎剂会更为先进,更科学,更方便,疗效更高。 单味中药浓缩颗粒是用符合炮制规范的中药饮片为原料,用现代工业动态提取,真空低温浓缩,瞬间喷雾,干燥和干法制粒等高新技术制成的纯中药产品系列。特别是矿物、贝壳类药材采用特殊工艺处理后打成100目的细粉制得,如同服散剂一样,连同汤剂服下,可避免药物浸出值不高,有效成份溶出不充分的缺陷。对后下的饮片采用挥发油提出工艺和包结技术使煎煮中容易丢失的50余种含芳香,挥发性成份药最大限度保留下来。 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剂既可节省浓缩药汁所煎药房的设备,又可节省人力,物力和能源,避免药材资源的浪费。单味浓缩颗粒原汁原味,不含防腐剂和其它赋形剂,又易于患者保存,操作简便,即冲即服,易于掌握适应现代人生活的快节奏。患者使用单味浓缩颗粒后明显感觉到它的疗效高于汤剂。现举两例如下。 例1 明某,患肾结石。医生开处方:党参10 g,黄芪10 g,三棱6 g,莪术6 g,皂刺10 g,牛膝10 g,冬葵子10 g,茅根30 g,车前子10 g,金钱草30 g,海金沙30 g,滑石粉30 g,蒲黄20 g,黄柏10 g,公英30 g。煎煮后药液下沉呈厚泥状,只能喝表面汤液,由于沉淀物影响了药物有效成份的溶出,使治疗效果不佳。后换用上方单味中药浓缩颗粒直接泡服,无此沉淀发生。病人诉说疗效高于饮片汤剂。 例2 陈某,男60岁。头痛,发热,咳嗽,胸闷,关节酸痛,舌苔薄黄。诊上感。用单味颗粒组方:荆芥1包,防风1包,柴胡1包,黄芩1包,姜半夏1包,北条参1包,炙草1包,桔梗1包,枳壳1包,杏仁1包,前胡1包。3剂后痊愈。病人反映过去患感冒咳嗽,照上方点药5~7剂才见效,而现在吃2~3剂颗粒剂组方,很快见效,并反映单味颗粒药味浓,服后易于发汗,治疗后全身轻松,退热较快。 由于病员或家属煎煮中药多不具备“先煎后下”的知识,往往把先煎后下的药与其它药同煎,而且我们还发现患者对先煎后下的饮片未浸泡一段时间再先煎后下,导致煎煮时,60%~70%的有效成份不能溶解浸出,或煎出后有效成份不能保留,从而影响了疗效。 中药浓缩颗粒改变“先煎后下”的用药方式,用之代替先煎后下的饮片,直接加入汤液中或直接代替煎剂,据有关方面报道,在国外已广泛应用,望同行不妨大胆尝试和研究开发。
作者单位:盛武斌 武汉市一医院
上一个医学论文: 风湿涂膜剂制备及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建议 中国药典 部分丸剂增加最低装量检查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