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交试验法优选菟丝子总黄酮提取工艺 |
|
7 3 1 3 1456.250 8 3 2 1 1226.950 9 3 3 2 1169.797 K1 2725.752 3587.529 3010.629 K2 3802.408 3659.246 3584.534 K3 3852.997 3134.382 3785.994 K1 905.504 1195.843 1003.543 K2 1267.469 1219.749 1194.845 K3 1284.332 1044.794 1261.998 R 375.828 174.955 258.455
表3 方差分析表
变异来源 离差平方和 自由度 均 方 F P A 270269.85 2 135134.93 26.79 <0.05 B 53996.42 2 26998.21 5.35 >0.1 C 107904.89 2 53952.44 10.70 <0.1
3 讨论与结论 3.1 最佳提取方法:通过直观分析表,三因素主次顺序为ACB,方差分析结果显示:A为主要因素,其次为C、B。从平均得率和实际工作成本考虑优选方案为A3B1C3,即:95%乙醇8倍量提取6 h。与甲醇提取总黄酮(理论值)相比该法得率为92.1%。 3.2 通过实验比较认为,采用水提法效果较差,只相当于优选方法的50%左右。 3.3 生药总黄酮提取工艺的报道较多,其中乙醇浓度影响较大。一般认为乙醇浓度增高有利于总黄酮的提取,但提取侧柏叶总黄酮时,采用50%乙醇回流4 h稀释20倍为最佳[6],可能是由于黄酮甙含量较高所致。
作者简介:郭 澄:男,1965年生,副主任药师,博士 作者单位:郭 澄 张 纯 邵元福 郑 越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参考文献
1 郭 澄.南方菟丝子化学成分的研究.中国药学杂志,1997,32(1)∶8 2 郭 澄.菟丝子质量研究.中国中药杂志,1991,16(10)∶581 3 郭 澄.菟丝子生物学及其应用.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1996∶35 4 宓鹤鸣.菟丝子补肾壮阳的研究.中草药,1991,22(12)∶547 5 刘重芳.银杏叶总黄酮提取工艺探讨.中成药,1992,14(7)∶7 6 程立方.侧柏叶总黄酮提取工艺与含量测定方法研究.时珍国药研究,1995,6(4)∶15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消瘀宁颗粒剂提取工艺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风湿涂膜剂制备及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