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炎平胶囊研制 |
|
吴桂兰 杜新平
提要 对胃炎平胶囊的制备及质量标准进行了定性鉴定。根据处方各药材所含成分的理化性质,应用显微鉴别与薄层鉴别的方法,鉴定其药物组成。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可作为该制剂的质控方法。 关键词 胃炎平胶囊; 制备方法; 质量标准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我院研制的胃炎平胶囊是治疗慢性胃炎的有效药物。它具有辛开苦降,解毒行气,益气活血之功效。本文对方中所用原生药作了显微鉴别,并对部分药物根据其理化性质作了薄层鉴别,以期建立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1 处方及制备方法
1.1 处方:黄芪、紫花地丁、厚朴、丹参,高良姜、炮姜、黄连、白及等。 1.2 制备方法:以上8味药,除紫花地丁外,其余黄芪、丹参、白及、黄连干燥粉碎成细粉A;厚朴、高良姜、炮姜低温干燥,粉碎成细粉B。紫花地丁洗净,加入水(10倍、8倍)煎煮两次(2 h、1 h),过滤,滤液合并,静置24~48 h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于50℃测定)。再加入A、B药粉,充分混匀,低温干燥,粉碎成细粉,分装成规格为0.3 g/粒,胶囊即得。
2 质量标准
2.1 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灰黄色的粉末,气微香,味苦,辛。 2.2 鉴别[1] 2.2.1 显微鉴别:取本品内容物,置显微镜下观察(以甘油装片),淀粉粒呈棒形、肾形或长卵形,长约24~44 μm,或更长,脐点点状,短缝状或三叉状(高良姜)。(以水合氯醛装片)纤维成束或散离,壁厚、表面有纵裂纹,两端断裂成帚状或较平截(黄芪)。纤维束鲜黄色,壁稍厚,纹孔明显(黄连)。石细胞分枝状,壁厚,层纹明显(厚朴)。草酸钙针晶成束,长约27~88 μm(白及),具缘纹孔导管直径约29~48 μm,具缘纹孔细密(丹参)。纤维成束或散离,先端钝尖、少数分叉,有的一边呈波状或锯齿状,直径约15~40 μm,壁稍厚,有菲薄的横隔(炮姜)。见图1。
图1 显微特征图 1.黄芪(纤维束) 2.厚朴(石细胞) 3.高良姜(淀粉粒) 4.黄连(木纤维) 5.白及(草酸钙结晶) 6.丹参(导管) 7.姜(分隔纤维)
2.2.2 丹参的薄层鉴别:取本品内容物2 g,加乙醚10 ml,超声处理10 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丹参酮ⅡA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1 mg/m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中国药典》1995年版1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种溶液各10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乙酸乙酯(1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暗红色斑点。见图2。
2.3 检查:应符合《中国药典》1995年版1部附录9页胶囊剂项下的各项规定。 2.3.1 水分:甲苯法进行测定,测得含有水分为5.0%,结果符合水分检查标准规定,不得超过9.0%。 2.3.2 装量差异:胶囊内容物装量为0.3 g,标示量0.3 g,每粒装量差异应在±10.0% (0.27~0.33 g)。 2.3.3 崩解时限:使用升降式崩解仪进行检查硬胶囊剂在20 min内全部崩解并全部通过筛网检查,结果符合规定。
3 稳定性
胃炎平胶囊在用乳白色塑料瓶为外包装,于室温自然条件下,观察其稳定性。见表1。
表1 胃炎平胶囊的稳定性观察
批号 贮存条件 起始时间 取样时间 考察项目(内容物) (月) (月) 性状 含量(%) 崩解时限 水分(%) 960217 室温自然 2.28 0 灰黄色 0.29 15 ~20 3.3 室温自然 2.28~3.28 1 灰黄色 0.30 12 ~21 3.5 室温自然 3.28~4.28 2 灰黄色 0.31 10 ~18 3.6 室温自然 4.28~5.28 3 灰黄色 0.28 15 ~20 3.8 960218 室温自然 2.28 0 灰黄色 0.30 10 ~18 3.7 室温自然 2.28~3.28 1 灰黄色 0.3[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均匀法优选热敷袋最佳配料比 下一个医学论文: 消瘀宁颗粒剂提取工艺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