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正文  

胃炎平胶囊研制

吴桂兰 杜新平

提要 对胃炎平胶囊的制备及质量标准进行了定性鉴定。根据处方各药材所含成分的理化性质,应用显微鉴别与薄层鉴别的方法,鉴定其药物组成。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可作为该制剂的质控方法。
  关键词 胃炎平胶囊; 制备方法; 质量标准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我院研制的胃炎平胶囊是治疗慢性胃炎的有效药物。它具有辛开苦降,解毒行气,益气活血之功效。本文对方中所用原生药作了显微鉴别,并对部分药物根据其理化性质作了薄层鉴别,以期建立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1 处方及制备方法

1.1 处方:黄芪、紫花地丁、厚朴、丹参,高良姜、炮姜、黄连、白及等。
1.2 制备方法:以上8味药,除紫花地丁外,其余黄芪、丹参、白及、黄连干燥粉碎成细粉A;厚朴、高良姜、炮姜低温干燥,粉碎成细粉B。紫花地丁洗净,加入水(10倍、8倍)煎煮两次(2 h、1 h),过滤,滤液合并,静置24~48 h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于50℃测定)。再加入A、B药粉,充分混匀,低温干燥,粉碎成细粉,分装成规格为0.3 g/粒,胶囊即得。

2 质量标准

2.1 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灰黄色的粉末,气微香,味苦,辛。
2.2 鉴别[1]
2.2.1 显微鉴别:取本品内容物,置显微镜下观察(以甘油装片),淀粉粒呈棒形、肾形或长卵形,长约24~44 μm,或更长,脐点点状,短缝状或三叉状(高良姜)。(以水合氯醛装片)纤维成束或散离,壁厚、表面有纵裂纹,两端断裂成帚状或较平截(黄芪)。纤维束鲜黄色,壁稍厚,纹孔明显(黄连)。石细胞分枝状,壁厚,层纹明显(厚朴)。草酸钙针晶成束,长约27~88 μm(白及),具缘纹孔导管直径约29~48 μm,具缘纹孔细密(丹参)。纤维成束或散离,先端钝尖、少数分叉,有的一边呈波状或锯齿状,直径约15~40 μm,壁稍厚,有菲薄的横隔(炮姜)。见图1。



图1 显微特征图 1.黄芪(纤维束) 2.厚朴(石细胞) 3.高良姜(淀粉粒) 4.黄连(木纤维)
  5.白及(草酸钙结晶) 6.丹参(导管) 7.姜(分隔纤维)

2.2.2 丹参的薄层鉴别:取本品内容物2 g,加乙醚10 ml,超声处理10 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丹参酮ⅡA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1 mg/m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中国药典》1995年版1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种溶液各10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乙酸乙酯(1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暗红色斑点。见图2。



2.3 检查:应符合《中国药典》1995年版1部附录9页胶囊剂项下的各项规定。
2.3.1 水分:甲苯法进行测定,测得含有水分为5.0%,结果符合水分检查标准规定,不得超过9.0%。
2.3.2 装量差异:胶囊内容物装量为0.3 g,标示量0.3 g,每粒装量差异应在±10.0% (0.27~0.33 g)。
2.3.3 崩解时限:使用升降式崩解仪进行检查硬胶囊剂在20 min内全部崩解并全部通过筛网检查,结果符合规定。

3 稳定性

  胃炎平胶囊在用乳白色塑料瓶为外包装,于室温自然条件下,观察其稳定性。见表1。

表1 胃炎平胶囊的稳定性观察


批号 贮存条件 起始时间 取样时间 考察项目(内容物)
(月) (月) 性状 含量(%) 崩解时限 水分(%)
960217 室温自然 2.28 0 灰黄色 0.29 15 ~20 3.3
  室温自然 2.28~3.28 1 灰黄色 0.30 12 ~21 3.5
  室温自然 3.28~4.28 2 灰黄色 0.31 10 ~18 3.6
  室温自然 4.28~5.28 3 灰黄色 0.28 15 ~20 3.8
960218 室温自然 2.28 0 灰黄色 0.30 10 ~18 3.7
  室温自然 2.28~3.28 1 灰黄色 0.3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小儿慢性胃炎锝标记固体餐胃排空检测
    四逆散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31例
    云南白药胶囊治疗慢性糜烂出血性胃炎6
    参术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临床
    中药胃炎消治疗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进展
    蒲公英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
    在青岛韩国人胃炎内镜检查结果分析
    胃镜下黏膜表现结合临床症状辨证治疗原
    谈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
    胃炎与消化溃疡的护理要点
    慢性浅表性胃炎病情反复的原因观察及护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46例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