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均匀法优选热敷袋最佳配料比 |
|
程 莉 刘惠茹 唐家福
提要 采用均匀设计法,以热敷袋温度持续时间为考察指标,对影响热敷袋发热机理的主要因素和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实验并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确定了热敷袋的最佳配料比,为内病外治法药物的发热机理做了一些探索性工作。 关键词 均匀设计; 热敷袋; 处方配料比
热敷袋为我院制剂室与临床科室共同研制的内病外治的有效制剂。处方由枫宝、蚕砂、香加皮等10余味药物及辅料活性炭、铁粉、氯化钠组成。具有通行经络、祛风、散寒、止痛之功。用于风寒湿痹所致的肢体及关节疼痛、肩周炎、胃痛、腹痛等病证。使用时,将热敷袋搓揉至有发热感时,固定于痛处,药物借一定的热量透皮吸收达到止痛效果。为研究热敷袋的发热机理,使其贴敷于皮肤上温度能持续较长时间,我们采用均匀设计法,以温度持续时间为指标,对处方配料比进行优化,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1 热敷袋的制备方法
将处方12味药混合均匀,共碾为粗粉,按比例称取药物粗粉、活性炭、氯化钠、铁粉,并混合均匀,分装,即得。
2 试验方案与结果
2.1 因素水平表的选择:选择影响热敷袋发热效果的主要因素,药粉重量(A)、铁粉重量(B)、活性炭量(C)、氯化钠量(D)进行考察,各因素选择的水平数为9,取值范围见表1。
表1 因素水平表 (g)
因素 水 平 1 2 3 4 5 6 7 8 9 A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40 C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D 0.5 1 1.5 2 2.5 3 3.5 4 4.5
2.2 考察指标:以热敷袋贴敷于皮肤上温度持续时间最长为佳。 2.3 均匀设计方法及结果:按V9(98)均匀设计表及使用表安排实验方案,按表中各参数制做样品,搓揉至有发热感时用纱布将温度计包裹于热敷袋中,起始温度以25℃开始计时,终止温度以30℃为止,测定温度持续时间,并做好详细记录。每个试验重复3次,取平均值,实验结果见表2。 表2 实验设计表及结果
试验号 因素 指标(温度持续时间) A B C D 实测指标 Y 计算指标 Ye Y-Ye 相对误差 (%) 1 7 26 12 3.5 +12.0000 +11.7500 +0.2500 +2.08 2 8 30 20 2.5 +18.0000 +17.5000 +0.5000 +2.78 3 9 34 10 1.5 +14.0000 +14.0000 -0.0000 -0.00 4 10 38 18 0.5 +19.0000 +19.7500 -0.7500 -3.95 5 11 24 8 4 +9.0000 +8.5000 +0.5000 +5.56 6 12 28 16 3 +13.0000 +14.2500 -1.2500 -9.62 7 13 32 6 2 +10.0000 +10.7500 -0.7500 -7.50 8 14 36 14 1 +18.0000 +16.5000 +1.5000 +8.33 9 15 40 22 4.5 +23.0000 +23.0000 +0.0000 +0.00
将实验结果用计算机进行多元回归,求得回归方程 Y=-6.6944-0.0833 X1+0.4722 X2+0.5139 X3+0.1667 X4(X1-药粉量,X2-铁粉量,X3-活性炭量,X4-氯化钠量) Y=0.9840, S=1.1720, F0=30.4343> F0.01=16.00,故回归方程显著,按回归方程进行优化,优化条件 X1=9g, X2=42 g, X3=25 g, X4=3 g,优化条件的预报值 Y=25.7361 h,比9次实验得率均高。 3 讨论
3.1 我们初步考察了药粉量、铁粉量、活性炭量、氯化钠量4因素对热敷袋持续时间的影响,并通过回归方程分析得出:影响因素的大小顺序为:活性炭>铁粉>氯化钠>药粉,结果与实践经验非常一致;优化条件药粉应取较小值,另3个因素应取较大值,据此进行优化:预报值=25.7361 h。按优化[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中药胆石宁袋泡剂质量标准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胃炎平胶囊研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