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烫伤消液研制及应用 |
|
周 琳
提要 从制剂工艺、质量标准、稳定性试验及其应用方面对烫伤消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Ⅰ ° Ⅱ °水火烫灼伤,化学药品试剂灼烧伤有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 烫伤消液; 质量标准
烫伤消液系贺龙满医师在多年临床实践基础上研制而成的外用制剂,主要由虎杖、大黄、牡丹皮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托火毒、抑菌防感染、消肿生肌之功效,对Ⅰ ° Ⅱ °水火烫伤,化学试剂灼烧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受贺老医师的委托,笔者就制剂工艺、质量标准、稳定性试验及其应用进行论述,以供同行参考。
1 处方及制剂工艺
处方:虎杖40 g,大黄(陈石灰炒)35 g,黄芩20 g,黄柏15 g,金樱根10 g,栀子15 g,白芷15 g,牡丹皮20 g,侧柏叶30 g,鸡冠花20 g,地榆(炒)15 g,儿茶30 g,乳香1 g。按处方量称取各药,粉碎成粗粉。照渗漉法[1],用60%乙醇作溶剂,浸渍72 h,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回收渗漉液中的乙醇,回收后余留的液体分装,即得。
2 质量标准
2.1 性状:本品为棕黄色液体。 2.2 鉴别 2.2.1 取本品20 ml,置分液漏斗中,加盐酸调节 pH2~3,再加乙醚25 ml提取,分取乙醚液,自然挥干,残渣加氯仿0.5 ml溶解,作为供试品液。另取虎杖对照药材15 g,加60%乙醇浸泡72 h滤过,滤液蒸去乙醇,余液置分液漏斗中,同上法操作,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2],吸取上述2种溶液各5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乙酸乙酯(8∶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用氨蒸气熏,在紫外光灯下(365 nm)观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荧光的斑点。见图1。
2.2.2 取本品15 ml,置分液漏斗,加甲醇15 ml提取,蒸干,残渣加甲醇1 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儿茶对照药材2 g,加甲醇10 ml浸泡,过滤,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 ml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2],取上述2种溶液各5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甲酸(76∶22∶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用10%磷钼酸乙醇液显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见图2。
2.3 检查 2.3.1 总固体:精密取本品25 ml,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水浴蒸干,在105℃条件下干燥3 h,称定重量。遗留残渣不得少于15%。 2.3.2 相对密度:不得低于1.10。
3 稳定性试验
取3批该制剂各数瓶,在室温条件下分别放置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 a后检查,其中色泽、澄明度均无明显变化,其薄层色谱鉴别结果与质量标准层析图谱相符合。
4 典型病例
李某,男,28岁,电工。后背一侧及右手臂电火烫烧,属浅Ⅱ °烧伤。先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有较大水泡者,用针从水泡底部穿一小孔,将水压出,然后用棉签取烫伤消液涂于创面,6~8次/d,涂药后创面暴露,结果3 d治愈,有极少量色素沉着。
5 讨论
5.1 虎杖、大黄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多种细菌均有抑制作用,能活血消肿,加快创面愈合;黄芩、黄柏、金樱根、鸡冠花、地榆(炒)、儿茶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可使创面迅速干燥并能控制感染;栀子、白芷、牡丹皮、侧柏叶、乳香具有消肿止痛、祛腐生肌的作用。诸药合用,可增强清热、消肿、消炎止痛之功效[3,4]。方中儿茶可使药物具有一定粘滞度,便于涂布,并使药物与创面结合紧密,使药物作用持久发挥。 5.2 本制剂工艺采用渗漉法制备,经试验该工艺能保证制剂的有效成份;同时,质量标准2.2项鉴别分别对虎杖、儿茶的有效成份检测以控制该制剂质量是可行的。 致谢:感谢贺龙满医师提供处方及临床资料。
作者单位:周 琳 湖南省永州市药品检验所
参考文献
1 奚念朱,顾学裘主编.药剂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1,2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中国药典(1部).广州:[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疗痹止痛砂制备及临床应用 下一个医学论文: 中药胆石宁袋泡剂质量标准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