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热口服液质控研究 |
|
徐美英
提要 高热是内科急症之一,是各种外感热病的临床表现,具体表现为体温高、身灼热、烦渴、脉数等特征。为此研制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除烦的清热口服液,经临床106例38℃以上的高热患者的应用,退热总有效率为92.80%,显效率为68.35%,为研究开发急诊制剂提供一定基础,制定的制备工艺稳定、质控检查专属性强、重现性好。 关键词 高热; 清热口服液; 急诊制剂; 质控研究
1 处方组成
柴胡、黄连、地龙、青黛等11味药,制成每ml相当于原生药1.13 g的口服液。
2 制法
以上11味,除青黛外,取柴胡、地龙加水浸泡30 min后,用水蒸汽蒸馏并收集规定量蒸馏液,备用。药渣与余药加水煎煮3次,煮沸45 min/次,合并3次煎液,浓缩至规定量,加乙醇至含醇量为70%,搅匀,静置24 h。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药液加入处方量的青黛及白糖,搅匀,煮沸,冷至40℃以下,加入柴胡和地龙蒸馏液,尼泊金乙酯和苯甲酸钠混合液,搅匀,静置,冷藏12 h,滤过,滤液配制成成品量,灌封于口服安瓿中,100℃流通蒸汽消毒30 min,即得。
3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液体;气清香,味微甜腥,久置略有轻摇易散的沉淀。
4 鉴别
4.1 取本品1 ml,加蒸馏水1 ml稀释,滴加浓硝酸5滴,即有气泡产生,且溶液显樱红色(鉴别青黛)。 4.2 取本品20 ml,加石油醚20 ml脱脂,取下层液,用1% NaOH试液调 pH至8,加入氯仿20 ml萃取。取氯仿层,加稀硫酸调 pH为3,取水层,加1% NaOH试液调 pH至10,再加氯仿10 ml萃取,取氯仿液浓缩至1 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小檗碱适量用甲醇配制成1 mg/m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 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羟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H薄层板上,以苯∶乙酸乙酯∶甲醇∶异丙醇∶氨液(6∶3∶1.5∶1.5∶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灯(254 nm)下检测,在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有相同黄色的荧光斑点(鉴别黄连)。见图1。
5 检查
5.1 相对密度应不低于1.05。 5.2 pH值应为4.0~6.0。 5.3 其它应符合《中国药典》1995年版1部附录IJ合剂项下有关“单剂量包装”的各项规定。
6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泻火除烦。用于高热证。定,得平均回收率98.01%, RSD=1.41% ( n=5)。见表3。
7 用法与用量
口服,10~20 ml/次,3次/d。
8 讨论
中医认为,高热证是外邪入侵,腠理失疏,邪正相争,正气抗邪而致高热。按“热者寒之”的治疗法则,本制剂用辛凉、苦寒之药,以清热解毒,泻火除烦,重在清阳明气分疫热。故而选用柴胡、黄连、地龙、青黛、生石膏等11味具有清热泻火、除烦、镇静、透表的药物,从而达到退热祛邪之目的。 选择青黛、黄连等主药作为鉴别对象各项检查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关于其它药效学、药理学研究及临床扩大应用正在进行之中,待后报道。
作者单位:徐美英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医院
上一个医学论文: 加味逍遥颗粒剂薄层色谱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正交试验法优选西洋参水溶液制备工艺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