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柴胡及其伪品鉴别 |
|
张德军 肖文芬
提要 对北柴胡及其伪品从饮片性状及薄层色谱两方面 进行了比较鉴别。 关键词 北柴胡; 伪品; 鉴别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 illd.的干燥根[1]。前者习称“北柴胡”或“硬柴胡”,后者习称“南柴胡”或“ 软柴胡”。具有疏散退热,舒肝、升阳等作用。最近我们在收到的送检产品中,发现一种柴 胡的伪品,我们从饮片性状及薄层色谱两方面对此作了比较鉴别。现报道如下。
1 实验材料
北柴胡(为本所标本室提供,经本所肖文芬副主任药师鉴定为伞形科植物柴胡的根),柴胡皂 甙a、d(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伪品(为送检样品,来源于安徽)。 三用紫外分析仪(uv-1型,上海电光仪器厂),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厂),其它试剂均为分析 纯。
2 性状鉴别[2,3](以饮片为例)
2.1 北柴胡:为不规则的厚片,表面粗糙,呈浅棕色。切面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纤维状。气微香,味微苦。 2.2 伪品:为不规则的厚片,表面浅棕褐色,切面皮部浅黄棕色,木质部黄白色,放射状,有裂隙。气微香,味微苦。
3 薄层色谱[2]
3.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北柴胡粉末0.5g,加甲醇20ml,置80℃水浴中回流1h,放冷,滤液浓缩至5ml,滤过, 即得。另取柴胡皂甙a、 d对照品,加甲醇使成每1ml各含0.5mg的混合液即得。 3.2 样品溶液的制备:取样品粉末0.5g,同法操作,即得样品溶液。 3.3 薄层层析:吸附剂为硅胶G,用0.5%CMC-Na制板,晾干,110℃活化30min。分别吸取上述液各5μl,点于同一薄层板上,以乙酸乙 酯-甲醇-水(8∶2∶1)为展开剂,展距11cm,取出,晾干,喷以2%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40 %硫酸液,6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置日光及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层析结果见图1 。
4 讨论
4.1 从图1中可以看出,北柴胡与伪品的图谱有较明 显的差异,荧光斑点的颜色也不相同,说明两者成分差异较大,不可误用。 4.2 从样品性状来判断,该伪品可能为伞形科植物 雾灵柴胡[4],但由于样品来源仅为饮片,故有待于进一步的全面考证。
作者单位:湖北省鄂州市药检所 436000
参考文献
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83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1部).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5∶251 3 黄 进.安徽常用中药材易混品种鉴别.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99 4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2).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7∶ 197
上一个医学论文: 4种名贵根茎药鉴别术语集释 下一个医学论文: 荧光试验鉴别中药材80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