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种名贵根茎药鉴别术语集释 |
|
刘长业 王慧敏
1 三七
〔春七〕春季开花前采挖者称“春七”,根饱满,质优。 〔冬七〕冬季结籽后采挖者称“冬七”,根松泡,质次。 〔毛货〕修整后先曝晒至半干,再反复搓揉,然后曝晒至足干称“毛货”;去支根,加蜡在 麻袋内撞至表面光亮呈棕黑色即为商品三七。 〔铜皮〕指表面的颜色呈铜青色。 〔铁骨〕指体重,质坚实。 〔狮子头〕指茎痕及瘤状突起。 歌诀:春七冬七与毛货,铜皮铁骨狮子头,冬七质次春七优。
2 天麻
〔春麻〕春季采挖者,轻泡,纵皱多,中间有白心或裂隙,断面晦暗,质次。 〔冬麻〕冬季采挖者,坚实沉重,断面半透明角质样,无空心,质优。 〔蟾酥皮〕外表皮皱缩及点状退化须根或膜质鳞叶。 〔芦根蒂〕根茎残基中空似芦根。 〔鹦哥嘴〕亦叫“红小辫”,顶端红棕色干枯的芽苞。 〔凹肚脐〕亦叫“肚脐眼”,末端与母麻脱落后的圆脐形疤痕。 〔角质〕天麻含大量淀粉,经蒸后淀粉糊化,断面呈半透明或有光泽,质坚硬如牛角。 〔芝麻点〕天麻表面的退化须根痕,呈断续排列成环的小点。 歌诀:春麻冬麻蟾酥皮,残基中空芦根蒂,鹦歌嘴与红小辫,母麻脱落肚脐眼。蒸后角质有 光泽,退化根痕芝麻点。
3 黄连
〔味连〕亦叫“鸡爪黄连”,根茎多分枝呈束状,形如鸡爪。主产四川、湖北、陕西等省。 〔雅连〕根茎不分枝,稍弯曲,蚕形或鸡腿状。主产四川。 〔云连〕根茎细小弯曲呈钩状,形如蝎尾。主产云南西北部。 〔过桥〕亦叫“跳杆”或“过江支”,(过去商品称“盆连”)。根节间呈光杆,瘦小平滑。 歌诀:味雅云连分产地,过桥跳杆是标记。
4 贝母
〔怀中抱月〕亦叫“怀中抱子”,松贝的两鳞片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 形。 〔观音合掌〕青贝外层的鳞叶两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 〔观音坐莲〕松贝底部平微凹入,能端正稳坐。 〔缕衣黑笃〕松贝基部稍凹入,间见黑斑,残存的须根痕。 〔马牙状〕炉贝母的外状形似马牙。 〔虎皮斑〕炉贝母表面的棕色斑点,形似虎皮纹。 〔川贝母〕根据性状、商品分松贝、青贝、炉贝三类,统称为“川贝母”。 〔松贝〕亦叫“珍珠贝”(颗粒最小者),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主产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 ,为川贝中之最优品。 〔青贝〕呈类扁圆形,主产青海。四川和云南交界处,品质亦优。 〔炉贝〕亦叫“虎皮贝”,呈长圆锥形如马齿状。主产四川(昌都)、云南(德钦、大理),品 质稍次于松贝、青贝。 〔岷贝〕鳞茎呈圆锥形,主产甘肃。 〔平贝〕鳞茎圆而平,主产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伊贝母〕亦叫“西贝母”或“生贝”、呈扁圆球形或类扁圆锥形。主产新疆。 〔新疆贝母〕呈扁圆形,主产新疆。 〔湖北贝母〕亦叫“板贝”或“窑贝”,鳞茎呈扁圆形或圆锥形,主产湖北省恩施、建始、 宣恩、利川、五峰、宜昌等县。 〔浙贝母〕亦叫“象贝”“大贝”“元宝贝”。《百草镜》曰:“浙贝出象山,俗呼象贝母 。”一般直径在3.5cm以上者,分成两瓣,摘除心芽,商品称大贝,一面凹入,一面凸出, 呈元宝状,质优;直径在3.5cm以下者,不摘除心芽,商品称“珠贝”,为完整的鳞茎,呈 扁圆形,质次于元宝贝。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苏亦产。江苏产者为浙贝的野生种,亦叫“ 苏贝母。” 歌诀:川贝商品青松炉,马牙状缕衣黑笃。观[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土大黄紫金牛同名异物辨 下一个医学论文: 北柴胡及其伪品鉴别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