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正文  

清代以前本草文献沿革

。如宋代李日方《太平御览.药部》中载药320多种;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关于许多药物的 产地、形状、鉴别、功用、同名异物等,都有精辟论述。
  明代洪武初年,岁逢饥馑,饿莩遍野,朱元璋第五子朱木肃集各种有止饥功能之药品,著《救 荒本草》4卷。山阴徐彦纯,取张元素、李东垣、朱丹溪等数家之说,著《本草发挥》4卷。 宣德中宁宪王,取金石草木可备丹炉者,著《庚辛玉册》2卷。弘治中慈溪王纶,取本草尝 用药品及元素、东垣、丹溪所论序例略节,著《本草集要》8卷;旋钦、刘文泰等奉命修纂 《本草品汇精要》,增药至1815种,在编写方式上分别叙述药物异名。正德时,东阳卢和著 《食物本草》4卷。嘉靖时,京口宁源本周礼食医之义,著《食鉴本草》1卷;新安陈嘉谟依 王氏集要部次,每种药载明其别名、产地、收采、优劣、性味、方剂、治疗方法等,撰成《本草蒙筌》12卷,创成对语,以便初学者诵习,诚称其实。至万历六年(1578),李时珍著《本草纲目》52卷,他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参考诸子百家800多种的书籍后,增药374种, 共载药品1892种,分立校正、释名、集解、辨疑、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录、附方等项,复参证名医硕学经史百家诸说而评论之,更附己说而加以判断,创造了以药物的 属性分类法,实为空前绝后之大著述。此外,仉朱谟撰《本草汇言》。兰茂撰《滇南本草》 ,这是我国古代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地方性本草学专著。嘉靖年间,范洪根据该 书重新编成《滇南本草图说》。另有缪希雍撰《本草经疏》,其最突出之处为专列有疏、主治参互、简误三项栏目,且内容相当详细。据有关资料统计,明代各类本草著述达70多部之 多[6]。
  清代顺治年间,钱塘吴毓昌撰《重刊本草纲目》20卷。康熙十一年(1672),何镇撰《本草纲 目类纂必读》11卷;二十二年,王撰《握灵本草》20卷;三十四年,张璐撰《本草逢源》4卷,汪昂取材《本草纲目》结合《神农本草经疏》,删繁就简,撰成《本草备要》,全书载药478种,附图400余幅;三十八年,王道纯奉束力考订《本草品汇精要》42卷,附《续集》10卷。乾隆元年,徐大椿著《神农本草经百种录》1卷;二十二年,吴仪洛撰《本草从新》,收药721种,吴氏注重实际,凡订正的内容均系临 床实践所得,此书刊行以后,流行甚广;二十六年,严西亭、施澹宁、洪辑庵合撰《得配本草》共10卷,附奇经药考1篇;三十年,赵学敏著《本草纲目拾遗》10卷,增药716种,合计2600余种,补李时珍《本草纲目》所未备,亦为中国本草学的巨作之一。道光十七年,邹 澍著《本经疏证》12卷,附《本草经续疏》6卷、《本经序疏要》8卷,全书对研究《神农本 草经》及古方颇有参考价值。二十八年,吴其浚撰《植物名实图考》38卷,收载植物1714种 ,分12大类,是我国十九世纪一部科学价值很高的植物学著作。此外,如叶天士之《本草经 解》,沈穆之《本草洞诠》,郭佩兰之《本草汇》,陈修园之《神农本草经读》,黄宫绣之 《本草求真》,顾元交之《本草汇笺》,张志聪之《本草崇原》,陈士铎之《本草新编》,杨时泰之《本草述钩元》等,皆古代名医之著作,虽不能追踪前贤,但他们所选之药,俱当 时习用之品,为人们防病治病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清代各类本草著作多达220多种[7]。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清代痧症医籍系统考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