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致肝损害文献计量学分析 |
|
彭学莲 李长生 崔苏镇
提要 对国内近13 a间中药致肝损害的临床报道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表明:7种中草药、11种中成药引起肝脏损害,其中主要临床表现为纳差、乏力、恶心、厌油腻、黄疸和急性肝损害。并对肝脏损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中药; 肝损害; 文献计量学; 分析
Bibliometrical Analysis on the Liver Damage Caus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s
Peng Xuelian, Li Changsheng, Cui Suzhen Jinan General Military Hospital of PLA, Jinan 250031
Abstract The clinical reports about the liver damage caus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s in recent 13 years were bibliometrically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7 kinds of Chinese herbs and 11 kinds consisted of asthenia could cause acute liver damage. The causes of the liver damage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al herb; Liver damage; Bibliometrica; Analysis
随着中药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中药的不良反应也逐渐引人注目。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中药对肝脏的损害时有报道,国内文献报道多侧重病例的报告和总结,对中药引起的肝脏损害未见系统的研究。为了进一步了解中药药源性肝损害。本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1986~1998年国内有关中药致肝脏损害的临床报道进行回顾性研究,希望能对中药致肝脏损害的特点和规律做些有益的探讨。
1 方法
采用检索工具刊物《中国药学文摘》《中国医学文摘》逐年进行检索,逐篇查找原始文献,进行文献分析研究。共34篇文献报道有关病例。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共有7种中药材,11种中药制剂,引起肝脏损害69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29例,不详3人。A型反应66人,B型反应2人,死亡1人,死于多脏器损害,呼吸循环衰竭。 2.2 引起肝损害的中药:统计结果见表1。其中排名前10位的依次是壮骨关节丸、黄独、疳积散、复方青黛丸、克银丸、小柴胡汤、望江南、蛇莓、雷公藤多甙、雷公藤片。 2.3 中药引起肝损害的特点:中药引起肝损害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全身症状和急性肝损害。全身症状为纳差、乏力、恶心、厌油腻、尿黄等消化道症状及皮肤、巩膜黄染等体征;急性肝损害为血清胆红素、转氨酶升高,甲、乙、丙、丁、戊肝炎病毒检验全阴性。及时停药并对症治疗,多数患者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损害可于短期内恢复,预后良好。见表2。 2.4 引起肝脏损害的原因:中药对肝脏损害的原因很复杂,其毒理学基础也不完全清楚,现从用药行为、量效关系两方面加以分析。 2.4.1 从用药行为来看:其中擅自服药者占一定比例,涉及6种药(33.33%)13例(18.84%),详见表3。 2.4.2 从量效关系来看:用药时间过长,造成药物蓄积占50.72%;用量过大,造成中毒占39.1%。见表4。
3 讨论
除本文涉及到的中药外,尚有文献[1]报道大黄、天花粉、川楝子、苦楝子、蓖麻子等10味中药也有肝脏毒性。但作者未见病例报道。中药制剂小柴胡汤、壮骨关节丸引起肝损害,但其原药材却未见有肝损害的报道,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表1 可引起肝脏损害的中药一览表
药物名称 例数 构成比(%) 壮骨关节丸 21 30.43 黄独 16 23.18 疳积散 11 15.94 复方青黛丸 2 2.89 克银丸 2 2.89 小柴胡汤 2 2.89 望江南 2 2.89 蛇莓 2 2[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试析中药标本变质因素 下一个医学论文: 清代以前本草文献沿革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