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草纲目 金石类药考察 |
|
quo;中汇集前代各家所言,如雷、唐慎微、苏恭、陶弘景、苏颂等,实际上,有的药物如铅、赤铜屑、水银粉、土黄、礞石等都是李氏一人的炮制经验。 对前人不科学的炮制方法,李氏都明确加以指正,如银屑,唐*苏恭是与水银、消石、盐在一起炮制,这是非常有害的方法,水银本身有毒,银与水银、消石、盐在一起升炼,最终可生成氯化高汞、氯化亚汞、硝酸银、氯化银等物。前二者即白降丹和轻粉,均为剧毒之品,内服极为有害。李时珍明确指出:“入药只用银箔易细,若用水银、盐、消制者,反有毒矣”。又如砒石,雷有“火煅从巳至申,……入瓶再煅”的制法,砒石经火升华为砒霜,毒性较生砒更甚,时珍直指其非,指出“医家皆言生砒轻见火则毒甚,而雷氏治法用火煅,今所用多是飞炼者,盖欲求其速效,不惜其毒也,曷若用生者为愈乎?” 李时珍对炮制的目的和意义亦阐发甚详,如石膏,时珍曰:“古法惟打碎如豆大,绢包入汤煮之,近人因其性寒,火煅过用,或糖拌炒过,则不妨脾胃。”又如石硫黄条,时珍曰:“凡用硫黄,入丸散用,须以萝卜挖空,入硫在内,合定,稻糠火煨熟,去其臭气;以紫背浮萍同煮过,消其火毒;以皂荚汤淘之,去其黑浆。”现制硫黄多与豆腐同煮,其义与此略同。 在炮制方法上,李时珍博采众长,凡见诸文献记载的炮制方法,靡不赅备,据统计有数十种之多,包括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加辅料制等多种方法,其中有的是收集前人经验,有的则在前人基础上加以发展,有些方法,据考确为时珍首创,如食盐的制法,时珍曰:“凡盐,人多以矾、消、灰、石之类杂之,入药须以水化,澄去脚滓,煎炼白色,乃良。”据考这是我国最早记载分离法与重结晶法精制药用食盐的方法,其原理至今仍在沿用。其重结晶法,时珍前未见明确记载,当属《本草纲目》首创无疑。
3 重视用法及宜忌
金石类药重着难溶,不少具有毒性,在使用时应严格控制剂量,不可过量和持续服用,同时剂型上应力求多样,采取多种途径给药,尽量减少毒副作用的产生,以求最佳疗效。纵观《本草纲目》金石类药的用法,内服多作丸、散,取峻药缓投,缓缓吸收;外用不拘一格,多种途径,这从附方中可清楚看出。如雄黄,共收载52方,涉及内外用法近20种,外用有敷、贴、涂、嗅、塞、浸泡、烟熏、佩戴、吹耳、口 畜鼻、撒布、喷洒等;内服全为丸、散剂型。又如五色石脂共收录12方,其中外用1个,内服11个,在内服中散剂5个,丸剂4个,汤剂1个,其它1个,这些附方虽非时珍所创,但被选择收入书中,起码说明了作者的思想倾向。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中成药发展面临困难与对策 下一个医学论文: 门诊中药房工作质量控制标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