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在药剂科管理中应用 |
|
李树国
计算机在医院药学中的运用起步较晚,到80年代后期,才开始有较大的发展,陆续出现了一些诸如批价管理、药库管理、药学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管理软件。进入90年代,我科也和其它兄弟医院药剂科一样,积极努力探索计算机在药剂科管理中的作用。目前,我科已拥有八台计算机,分别用在门诊批价、药库的管理和科室的管理上,基本实现了药剂科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程序化,使我科的实际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1 门诊批价系统 本系统中处方的输入是按编码方式录入药品。编有7位,小数点前有5位,小数点后有2位,按剂型、功用、同一功用不同品名、同品名规格不同顺序排列。第1位剂型,如:丸、散、膏、丹、针、片、水粉等;第2、3位功用,如:抗生素类、维生素类等;第4、5位同一功用不同品名;小数点后2位同品名规格不同。处方录入结束后,按回车键就可以显示该处方的金额。这种批价方式与传统的手工划价相比,不仅批价的准确性和速度大大提高,而且也使门诊的处方管理上了一个台阶,为研究门诊病人的用药情况提供了详细可信的第一手资料。
2 药库管理系统 本系统是用Foxpro编程,在486机上运行,人机对话采用菜单的形式,界面清楚;主要功能一目了然。 2.1 数据库定义:药品库包括药品编码、品名、规格、单位,最低限量等。本系统所用药品库均按药品编码进行检索。药品编码是根据我院用药特点和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剂型编写,分为西药,中草药,中成药等三大类,每一大类再分小类。 2.2 数据的处理 2.2.1 药品的出入库管理:以药品的编码输入药名,以进货单位或领用单位的编码输入药品的来源及出处。药品入库时录入药品的批发价、优惠价及零售价,同时显示该药品的库存数;遇到同一药品不同价时,按“先进先出”的原则处理,即先购进的药品先出库;入库记帐按西药、中草药、中成药等分类处理记帐。药品出库时只需录入实发数量。经过二年多的使用,这种分类处理还是比较科学的,不仅财务上帐目清楚,而且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不同类药品的使用情况。 2.2.2 药品的价格管理:根据市场价部门的调价通知进行调价处理。 2.2.3 药品的采购管理:在本系统中,当药品的库存数量低于最低限量时,由系统自动生成采购计划单,科主任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采购计划。这样处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克服了以往库存积压和缺货的现象,同时也减少了库存量,增加了资金的周转率。 2.2.4 药品的查询、打印管理:所有药品的进、出库及库存情况均可按不同的要求进行查询、打印。 2.2.5 财务管理:可根据财务要求快速地计算并打印出各种报表,如进销存月报表、库存与价格表,进货单位情况表等等。这样使原来复杂繁琐的月报工作变得轻松且更准确了。
3 药剂科的管理工作 目前计算机已深入到我科科室日常管理工作的许多方面,不仅在人事管理上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在其它方面如自制制剂的管理,科室相关的各种规章制度、科室人员的再教育方面也产生着很大的影响。
4 体会及不足之处 4.1 使用计算机后,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许多重复劳动。以往的各种统计,计算工作在电脑上往往只要几分钟便可完成,而且准确性更高,符合现代化的药剂管理的要求。 4.2 使用计算机后,提高了药剂科的管理水平。由于电脑可以贮存大量的有用数据、资料,调用起来十分方便,科主任可以随时了解掌握各类药品的使用情况、资金的周转情况以及库存药品的情况等等,这样就可以对各项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准确掌握各种药品的动态变化,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3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一些不足之处: 4.3.1 目前我们的微机运用仍处在一种低水平的单机运作阶段。各种数据是分割开来的,还远未实现数据的共享,计算机在联网工作中的优势还未被充分利用,这也是我们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4.3.2 在我们与别的医院进行交流时,经常会遇到相同的药品有不同的代码,这使得各个医院间的数据因无法交流而成为“死数据”。这是个困扰不少医院的大问题,它阻碍了医院之间的数据交流。我们希望有一个相对权威的标准药品数据库(主要是药品编码的权威性),以实现医院之间的资源共享。
上一个医学论文: 论古代复方药物分别提取 下一个医学论文: 活血止痛膏制备及质量标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