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敏止痒乳膏研制与质量控制 |
|
软滑,具有珠光色,稠度适宜,易涂布。 3.4 卫生学检查: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卫生检验方法,1990∶4,17,34,41)制备本品供试液,然后分别对本品的供试液检查霉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杂菌,结果均符合药品卫生标准[1]。 3.5 鉴别:取本品20 g,加水30 ml,混合均匀,滤过,滤液作下述试验: 3.5.1 取硫酸铜试液0.5 ml与碳酸钠试液2 ml,混和,加滤液1 ml,界面处显紫色。 3.5.2 取滤液2 ml,加硫酸4滴,滴加高锰酸钾试液,红色即消失。 3.5.3 滤液显氯化物的鉴别反应。 3.5.4 取上述试验中未滤过部分移置分液漏斗中,加氯仿30 ml,振摇、静置,分取氯仿层滤过,取滤液2 ml,加硫酸5滴,香草醛结晶少许,溶液显紫堇色。 3.5.5 取上述氯仿提取液5 ml,加20%氢氧化钠2 ml,吡啶2 ml,加热,上层显红色,下层显黄色。 3.6 含量测定 3.6.1 盐酸利多卡因:精密称取本品10 g(相当于盐酸利多卡因0.2 g),加水30 ml,混和均匀,滤过,遗留基质用水15 ml洗涤,滤过,同法再洗涤3次,合并滤液置分液漏斗中,加氨试液使成碱性,用氯仿提取4次,15 ml/次,合并氯仿液于水浴上蒸发至近干。精密加入0.05 mol/L硫酸液15 ml,再置水浴上加热除去残留的氯仿,放冷,加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液2~3滴,用氢氧化钠液(0.1 mol/L)滴定至溶液由深红色变为绿灰色,以相当量的不含盐酸利多卡因的乳膏同条件试验作空白校正,即得。每1 ml的硫酸液(0.05 mol/L)相当于27.08 mg的盐酸利多卡因。本品含盐酸利多卡因应为标示量的90%~110%。 3.6.2 氯霉素:精密称取本品1 g(相当于氯霉素10 mg),置分液漏斗中,加氯仿15 ml,振摇、静置,分取氯仿层置100 ml量瓶中,遗留基质再同法处理4次,氯仿液一并入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滤过,弃去初滤液,精密量取续滤液2 ml,置100 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在278±1 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氯霉素的吸收系数(E1%1cm)为298计算,即得。本品含氯霉素应为标示量的90%~110%。 3.7 稳定性试验 3.7.1 耐热耐寒试验:取本品20 g盛于软膏盒内,置55 ℃干燥箱内6 h,置-15 ℃冰箱内24 h[1],乳膏无油水分离现象。 3.7.2 离心试验[2]:取本品10 g,装入带刻度的离心管中,以转速2 500 r/min离心30 min,乳膏无油水分离现象。 3.7.3 留样观察,将样品于加盖密闭下室温(20±5℃)放置6个月,按拟定的质量控制标准检测,未见明显变化,符合乳膏剂的药用要求。 3.8 刺激性试验:选2.5~3.0 kg健康家兔6只,在每只兔子脊柱两侧对称选2处剃毛,面积约为3 cm2。24 h后将乳膏基质(空白基质)及抗敏止痒乳膏各1 g分别均匀涂在家兔背部剃毛处,左右对照观察72 h,结果各涂药部位均无皮肤发红、发疹,水泡等不良反应,与空白基质比较无差异。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薄荷脑在中药成方制剂中应用探讨 下一个医学论文: 浅析蜜丸染菌原因及对策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