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宫糜膜制备工艺改进 |
|
仇玲凤 陈高萍 戴文丽
提要 将薄层自动铺板器改进后,代替原手工铺膜,膜片厚薄一致,色泽均匀,而且省时省力,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并通过重量差异测定对比,结果重量差异明显减少,从而进一步证实新工艺先进可行。 关键词 中药宫糜膜; 薄层自动铺板器; 重量差异; 测定
中药宫糜膜是我院研制的中药制剂新产品,临床用于治疗妇科宫颈糜烂、宫颈炎及阴道炎等炎症,具有高效、简便、价廉的特点。该药膜能紧紧粘附在宫颈糜烂面,不易被宫颈、阴道分泌物粘脱,使得药膜中的药物能缓缓释放吸收,作用时间大大延长,药效得到充分发挥,经临床医生几年的临床验证,收集病例总结,有效率达96.6%,用药后无任何毒副作用以及不适感,且体积小,便于携带、保管,深受病员欢迎[1]。但在膜剂制备过程中,手工铺膜既麻烦,重量差异又难以达标(由于膜层厚薄不一),而且费时费力,速度慢,生产量小,药物损耗偏多,也易增加污染环节。为克服以上不足之处,我们将薄层自动铺板器进行改进,并以此取代手工铺膜,取得满意效果。
1 生产工艺
1.1 设备:PBQ-Ⅱ型薄层自动铺板器(重庆南岸新力实验电器厂)。 1.2 处方药物:苦参30g,黄柏40g,青黛18g,枯矾10g,儿茶10g,炉甘石25g,硫酸锌2g,聚乙烯醇“17-88”166g。 1.3 制备:按处方称取上述中药。一部分纤维性、疏松性药材制成流浸膏;另一部分药材粉碎成100目细粉;加入硫酸锌,三者研匀备用。将聚乙烯醇“17-88”溶解成胶状液,待冷;加入备用药料,用混浆器充分搅匀;然后将适量药液倾入铺板器的供浆槽中,启动铺板键,在涂有液蜡的洁净玻璃板上铺膜,膜层约为0.8mm,晾干;在50~60℃条件下干燥后,分割成3cm×3cm膜片,分装;紫外线照射,正反各30min;为牢固其密封性能,再用锡箔袋封装;贴签。
2 重量差异测定比较
2.1 仪器:TG328B电光分析天平(上海新航仪器厂)。 2.2 药物:中药宫糜膜Ⅰ(手工铺膜,本院制剂室提供,批号:980125、980212、980416),中药宫糜膜Ⅱ(铺板器铺膜,本院制剂室提供,批号:980428、980517、980703)。 2.3 测定:按《中国药典》1995年版(2部)附录第10页(附录IM 膜剂)进行测定。 2.4 结果:见表1。
表1 重量差异测定对比
工艺 批号 重量差异 ±1% 1%~3% ±3%~5% ±5%~7.5% ±7.5%~15% ±15%以上 手工铺膜 980125 0 2 3 11 2 2 980212 1 1 7 10 1 0 980416 1 3 5 8 2 1 铺板器铺膜 980428 8 4 4 3 1 0 980517 6 8 2 4 0 0 980703 5 9 3 3 0 0
注:每个批号所取膜片皆为20张 结果显示:铺膜工艺对膜片重量差异有直接影响,膜片重量差异在±3%以内者,铺板器铺膜40张,占66.67%;而手工铺膜只有8张,占13.33%。重量差异在±5%以内者,铺板器铺膜有49张,占81.67%;而手工铺膜只有23张,占38.33%;重量差异在±15%以外者,铺板器铺膜为零,而手工铺膜为3张;由此可见,薄层自动铺板器所铺膜片,重量差异有明显减小。
3 小结
3.1 薄层自动铺板器取代手工铺膜,所制膜片厚薄一致,色泽均匀。重量差异测定结果证明:薄层自动铺板器铺膜与手工铺膜相比,膜片均匀一致,重量差异明显减小,从而保证了药物的含量准确。 3.2 铺板器操作简便,易于掌握,铺膜速度快,全行程只需10s,既省时又省力,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可大量生产。 3.3 减少了手工操作的污染环节。 3.4 用电动混浆器随时搅匀药物胶浆,避免因粉末混悬不均匀出现的斑点、花纹、气泡等现象。
4 讨论
4.1 由于铺板器作匀速稳定的左右运动,克服了手工操作用力不均、铺膜速度不等的缺陷,[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木瓜酒制备与质量控制 下一个医学论文: 不同产地牡丹皮中丹皮酚含量测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