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胆石宁袋泡剂制备与临床观察 |
|
戴文丽
提要 通过介绍胆石宁袋泡剂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及临床疗效观察,说明胆石宁袋泡剂制备简单易行,服用方便,疏肝利胆疗效显著。 关键词 胆石宁袋泡剂; 胆石症; 制备工艺; 质量标准; 临床观察
胆石症是常见的胆道疾病,它是由于胆汁成分变化及胆道感染等原因形成的。胆结石除手术治疗外,尚有保守治疗。服用中药是保守疗法之一,用于治疗直径1.0cm以内的结石。胆石宁袋泡剂便是根据临床医生的经验方制备而成,用来治疗胆石症的新剂型。3年来应用其治疗直径1.0cm以内的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及急慢性胆囊炎,疗效显著,服用方便。现介绍如下:
1 制备工艺
1.1 处方组成:柴胡1000g,黄芩1000g,茵陈1000g,金钱草4000g,虎杖1000g,枳实1500g,生大黄1000g,鸡内金1000g,玄明粉1000g,威灵仙1000g,矾石100g,急性子1000g,片姜黄2000g。 1.2 制备方法:称取上述洁净药物,喷洒适量蒸馏水湿润拌匀,粉碎成粗粒。55~60℃烘干,过1~4号筛,将药材粗粒分装入滤纸袋,每袋10g。将滤纸袋置烘箱内60℃烘90~120s,使含水量达12%以下。每袋再用铝箔袋封装,最后装入塑料袋内,放入标签,封口即得。
2 质量标准
2.1 性状检查:本品为黄、棕、褐绿相间的粗粒,色泽新鲜,气清香。 2.2 水分检查:含水量≤12%。 2.3 重量差异:控制在±10%以内。 2.4 澄明度检查:沸水两次冲泡后药汁应澄清。 2.5 水中总溶出物测定:按《中国药典》1995版附录61页“浸出物测定法”进行。 2.6 微生物检查:细菌总数≤1000个/g,霉菌总数≤100个/g,不得检出活螨、螨卵和大肠杆菌。
3 临床观察
3.1 病例资料:观察病例92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最大者78岁,最小者29岁。全部病例均有程度不同的上腹部或右上腹部持续性胀痛及右肩背部放射痛或伴阵发性绞痛、恶心、呕吐。B超检查均提示有结石存在。其中胆囊结石6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7例,肝内胆管结石13例,单纯胆总管结石5例,肝内胆总管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例。 3.2 用法用量:将胆石宁袋泡剂滤纸袋放入有盖杯中,沸水冲泡15min后代茶饮用。1~2包/次,2次/d,1个月为1疗程,一般2~3个疗程。 3.3 疗效评定标准:症状体征消失,粪便中排出结石,B超复查无结石声影存在为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或明显好转,粪便中排出结石,B超复查结石声影明显减少或减小为显效;症状体征好转,粪便中排出少量结石,B超复查结石声影减少或减小为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如故,B超复查对比无变化为无效。 3.4 结果:治疗92例中,治愈12例,占13.1%;显效51例,占55.4%;好转20例,占21.7%;无效9例,占9.8%;总有效率为90.2%。
4 讨论
4.1 中医认为胆石症属胁痛范畴,是由于肝气郁结、湿热薰蒸、胆汁壅阻、郁滞积聚而成结石。故本方在治疗上以疏肝泄热、利胆通腑、软坚排石为主。方中柴胡、金钱草、黄芩、茵陈、虎杖疏肝泄热为君药;生大黄、急性子、玄明粉、枳实利胆通腑开其道为臣药;鸡内金、威灵仙、姜黄、矾石利胆,通络,使胆石得出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同发挥利胆排石之效。 4.2 胆石宁袋泡剂为1~4号筛以内的粗粒。因粉碎减小了药材的粒度,扩大了接触面,沸水冲泡后,药物的有效成分易溶出,不仅节省了煎煮时间,提高了利用率,且含细粉少,克服了细粉漂浮,堵塞滤纸袋的缺点。
5 结论
胆石宁袋泡剂制备简单易行,携带服用方便,疗效显著,深受患者欢迎。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中医院 226600
上一个医学论文: 硬胶囊剂质量问题及其对策 下一个医学论文: 木瓜酒制备与质量控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