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感口服液稳定性观察 |
|
张源
提要 对防感口服液在贮藏过程中出现的浑浊或沉淀现象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生产过程中醇沉方法、蔗糖的沸腾时间、 pH值、搅拌时间、成品灭菌的温度和时间是影响口服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防感口服液; 稳定性; 影响
防感口服液是根据本院江育仁教授的经验方研制成的口服液体制剂,具益气固表、调和营卫之功效,用于防治小儿反复感冒。处方由黄芪、桂枝、白术、防风、牡蛎、龙骨、生姜、红枣等11味药物组成。但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防感口服液在贮藏过程中易产生浑浊或沉淀现象,影响了成品的外观质量和稳定性。为此,按《防感口服液质量标准》(本院科研制剂)配制的口服液,进行如下稳定性观察。
1 实验材料
防感口服液(本院自制)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醇沉方法的影响 按质量标准部分药物用水提醇沉法,并规定了加醇量和加醇时的浸膏相对密度。在生产实践中,除需严格控制这两项指标外,还应注意下面两点。 2.1.1 控制加入乙醇时浸膏的温度:醇沉时,将乙醇加入不同温度的浸膏中,充分搅拌,静置沉淀,其余各项操作相同,制成口服液灌装后相同温度下观察1个月,结果见表1。
表1 醇沉时不同浸膏温度对口服液稳定性影响
浸膏温度 (℃) 口服液稳定状况 60 沉淀较多 50 沉淀较多 40 少量沉淀 30 澄 清
从表1中可看出,当浸膏温度在40℃以上时,口服液的澄明度就会受到影响。这是由于浸膏温度高时易造成乙醇挥发,含醇量降低,杂质沉淀不完全,因而使口服液产生浑浊和沉淀现象。 2.1.2 上清液尽量回收乙醇至尽(无醇味):乙醇回收不尽还带有醇味,与其它各液混合后制成的口服液则明显浑浊,因此应尽量将乙醇回收彻底。生产时,在减压浓缩罐内回收乙醇后,再倒入敞口夹层反应锅内加热使乙醇挥尽至无醇味。 2.2 蔗糖液的影响:将规定的蔗糖加入姜枣水煎液中以不同的煮沸时间溶解,其余各项操作相同,制成口服液装后在相同温度下观察1个月,结果见表2。 表2 蔗糖液煮沸时间的影响
蔗糖沸腾时间(min) 口服液稳定状况 10 浑浊 30 澄清 60 澄清
2.3 pH值的影响:将防感口服液用柠檬酸调节 pH值分别为4.0、4.5、5.0、6.0、7.0、和8.0,灌装后在相同温度下观察1个月,结果见表3。 表3 pH值的影响
PH值 观察时间(d) 口服液稳定状况 4.0 10 微量沉淀 4.5 30 澄清 5.0 30 澄清 6.0 30 澄清 7.0 10 少许沉淀 8.0 10 少许沉淀
2.4 几种药液混合时搅拌时间的影响:溶入蔗糖后的姜枣液、龙牡水煎液、醇沉后的浓缩液及挥发性成分蒸馏液混合后充分搅拌10min、15min、20min后并以立即灌装和静置24h后过滤灌装相比较,相同温度下观察1个月,结果以搅拌15min以上,静置24h过滤后灌装者澄明度最好。 2.5 灭菌温度及时间的影响:成品灭菌温度低于100℃,灭菌时间少于30min达不到无菌效果,如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则药液明显浑浊,且颜色加深,经反复实验比较,认为以流通蒸气100℃,30min效果最佳。 综上所述,在防感口服液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醇沉方法,蔗糖的溶解沸腾时间,各种药液混合时的搅拌时间和 pH值,以及成品的灭菌温度和时间,才能保证防感口服液的稳定性,防止贮葳过程中浑浊和沉淀现象。
上一个医学论文: 清咽润喉含片制备及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个医学论文: 补精1号口服液制备工艺中若干药物有效成分提取方法及时间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