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牙周炎 |
|
王玉贤
牙周组织病是常见多发的口腔疾病。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牙周炎,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口腔科1995年1月~1998年12月的门诊牙周炎患者18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83例,女性99例;年龄32~84岁,平均年龄为56岁。 随机分为两组:A组(局部牙周治疗组)87例,B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9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轻重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A组:使用超声波洁牙机进行牙周洁治,并给予局部外用药物治疗。 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配合服用中药汤剂:黄柏、知母、泽泻、赤芍、丹皮各10g,生地、山药、山茱萸、骨碎补各15g。水煎服,1剂/d,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以后观察效果。
3 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 显效:牙周组织的附着水平及牙槽骨的重建情况基本恢复正常;有效:牙周组织的附着水平及牙槽骨的重建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无效:牙周组织的附着水平及牙槽骨的重建无变化。 治疗结果 见附表。
附表 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A组 87 17 42 28 67.81% B组 95 62 21 12 87.36%
两组治疗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x2=37.98,P<0.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B组的治疗效果优于A组。 4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慢性牙周炎与肾虚有关。《医学正传.齿病》指出:“齿龈宣露而动摇者,肾元虚也”。《仁斋直指方》指出:“齿之骨之所终,髓之所养,肾实主之。故肾衰则齿豁,精盛则齿坚”。《景岳全书》指出:“凡不由虫,不由火而齿病者,必肾之不足”。牙周炎所表现牙齿松动,牙槽骨吸收破坏,牙根暴露,牙齿移位等均说明与肾气盛衰有关。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牙周炎患者其血浆皮质醇含量低下,用补肾药治疗后皮质醇恢复正常,肾虚症状改善,病情也有好转。现已公认,细菌是牙周炎最主要的致病因子,病变是细菌和宿主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符合中医学说所指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可见在牙周炎的发病中,局部因素是直接引起炎症的始动因子,而全身因素是间接促使病变加重,牙周组织破坏加速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采用牙周洁治去除局部炎症刺激因素,再配合中草药以达到清热化湿,益阴填精,补肾固齿,改善患者的全身情况,有促进牙周组织重建,牙槽骨再生,牙齿稳固等功效。
上一个医学论文: 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下一个医学论文: 骶髂部疼痛的辨证论治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