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与单纯舒张期高血压临床对比分析 |
|
王 洁
摘要 对35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简称ISH)与68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简称IDH)患者在发病年龄、性别、心电图表现、并发脑卒中等作一分析、讨论,发现两种类型高血压在年龄、性别、心电图表现及并发脑卒中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临床上对这两种类型高血压均应引起足够重视。 关键词 高血压;收缩期;舒张期
对35例ISH患者与68例IDH患者的临床表现作对比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根据WHO高血压病国际标准,ISH指收缩压≥21.28kPa,舒张压<11.64kPa,IDH指舒张压≥12.64kPa,收缩压<18.6kPa,并排除各种疾病引起的高血压病。本组收集我院1992~1995年ISH患者35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25例;40~50岁4例,50~60岁6例,60岁以上25例。平均年龄65.3±3.2岁。IDH患者共68例,男性40例,女性28例;40~50岁29例,50~60岁19例,60岁以上20例,平均年龄50.2±4.1岁。 1.2 ISH与IDH两者的性别、年龄比较见表1,两者的心电图表现、并发脑卒中比较见表2。 1.3 统计资料用χ2检验。
表1 ISH与IDH的性别与年龄比较
组别 n 性别 年龄(岁) 男 女 <60 60~ IDH 68 40 28 48 20 ISH 35 10 25 10 25 合计 103 50 53 58 45
P性别 <0.05 P年龄 <0.05 表2 ISH与IDH的心电图与并发脑卒中比较
组别 n 心电图表现 脑卒中 心律 失常 左房 异常 左室 肥大 心肌 劳损 ISH 35 18 7 16 22 16 IDH 68 19 30 15 25 12 合计 103 37 37 31 47 28
P心电图 <0.05 P脑卒中 <0.05 2 讨论
2.1 据报道,在美国,成年初期舒张压开始升高,45~55岁达到高峰,以后随年龄增高而轻度下降,而收缩期高血压则随年龄增高呈线性增高[1],本组ISH与IDH在年龄、性别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共35例,尤以60岁以上女性多见,一般认为与老年人大动脉粥样硬化、周围血管阻力增高、肾脏排钠功能减退、血压调节机制障碍以及绝经期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等诸多因素引起,近来流行病学提示老年人高血压是在环境因素长期作用下的病理现象[2]。而单纯舒张期高血压以40~50岁男性居多,考虑为男性雌激素水平低,烟酒对血管内皮损害,中年男性多有向心性肥胖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工作、家庭负担)等诸多因素引起外周阻力增高所致。 2.2 在我国,高血压的危害性以心脑血管的并发症最为常见,尤以收缩期高血压危害较为严重[2]。据本组资料分析可以看出ISH与IDH发生心律失常、左室肥大,心肌缺血、左房异常等差异有显著性(P<0.05),推测舒张期高血压多见于40~50岁患者,因各种因素致血管痉挛、外围阻力增加,心肌收缩处于代偿阶段,尚能有足够的心搏出量满足机体的需求,此阶段收缩压正常或稍高,舒张压高于正常,因舒张功能不全在收缩功能不全前已出现,故此期左房异常多见(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心排出量降低,总外周阻力增加,血管内容量收缩,使重要脏器灌注量减少导致功能储备降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引起一系列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 2.3 国内外研究表明,收缩期和(或)舒张期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且能干预的的危险因素,在既往绝大多数研究中,认为舒张期高血压是各种类型脑卒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近来一些研究提示收缩期高血压与脑卒中的关系比舒张期高血压更密切[4]。本组ISH与IDH发生脑卒中亦有差异显著性(P<0.05)。认为因持续的收缩期高血压可使脑内小动脉硬化,血管阻力增大,可引起小动脉壁缺氧、代谢障碍、脂肪玻璃样变和纤维样变,形成微动脉瘤,再加上脑内动脉外膜不发达,无外弹力层,在用力、激动等因素的影响下使血压骤然升高,微动脉瘤破裂出血,有时小动脉破裂亦可引起出血[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疗效观察 下一个医学论文: 脑室引流注入尿激酶治疗脑室出血20例体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