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肿贴膏研制 |
|
黄粉末2 g,用80%乙醇20 ml回流提取1 h过滤,滤液蒸干,残渣使溶于95%乙醇3 ml为大黄药材对照溶液。取不含大黄的模拟药粉,按供试品溶液(1)制备方法制备阴性对照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1部附录VIB)试验,吸取大黄药材对照溶液1 μl,供试溶液(1)和阴性对照液各6 μl,分别点在同一0.5%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乙醚-氯仿(7∶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 NaOH 水溶液。除阴性对照品在与大黄对照相应位置不呈现红色斑点外,供试品在与大黄对照品相应位置上呈现相同的两个红色斑点。见图1。 3.2.2 红肿贴膏中姜黄的薄层鉴别:称取姜黄粉末0.5 g,加入95%乙醇10 ml回流提取1 h,过滤,滤液为姜黄药材对照溶液。取不含姜黄的模拟药粉,按供试品溶液(1)制备方法制备阴性对照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附录VIB)试验,吸取姜黄药材对照溶液1 μl,阴性对照液和供试品溶液(1)各6 μl,分别点在同一0.5%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甲酸(96∶4∶0.7)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浓盐酸(斑点立即显桃红色,很快变为稳定的酱红色),除阴性对照品与姜黄对照相应位置不呈现酱红色斑点外,供试品在与姜黄对照品相应位置上呈现相同的3个酱红色斑点。见图2。
4 刺激性试验 4.1 动物实验:取家兔3只,背部用8% Na2S脱毛(约2.5 cm2两处),休息24 h后,分别贴本品,并用相应位置空白点作自身对照,24 h后观察,未发现皮肤水泡、发疹、发热、发红等现象。 4.2 人体安全实验:将红肿贴膏贴于健康人的背部、大腿和手臂,另一相应处作自身对照,经男女16人次试验未发现水泡、发痒等刺激现象,仅有个别处出现轻度发红和痒感,揭去膏药后很快复原。由此说明本品对人体皮肤无刺激性。
5 小结 5.1 本品原为医院长期使用的经验方,是药材细粉加凡士林用纱布包扎患处,虽然疗效很好,但使用不方便,尤其是患者不能自行贴换。改为夹心黑膏药的橡皮膏后,既有膏药的药料多,疗效好而持久的优点,也有橡皮膏使用方便和洁净的优点,克服了原膏药贴敷不方便、污染衣物皮肤、橡皮膏含药量少等缺点。 5.2 贴膏中的药粉与乳化剂混和,其中有乙醇作介质,另还加入透皮剂氮酮,增强了药物的透皮吸收的速度。 5.3 红肿贴膏用的是干燥药粉,与含水量很少的乳剂配成的药膏。据刘氏报道,含1%苦参用于中药煎剂具有防腐作用,本品含苦参11%,故未加防腐剂本品也具有防腐作用。[1] 5.4 本品的提取工艺是以文献报道为依据,并结合工艺实验结果而制定的,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成份,且有利于缩小用药量[2,3,4,5,6]。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提高中药糖浆制剂防腐效果三种改进方法 下一个医学论文: 小儿敷脐散制备及临床应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