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论老年高脂血症的中医辨治 |
|
林振嘉
高脂血症之发病与肝、脾、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可因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或脾肾虚弱,水聚为湿为痰,痰湿脂浊渗注血脉所致。由于各个患者的病因病机不同和证型各异,故治疗应重视证型分类,辨证施治。笔者在临床中,针对不同证型,分别采用健脾化湿、祛痰泄浊;疏肝理气、化瘀通络;平肝潜阳、清热化痰;益气补血、涤痰散结;滋肾水、补肝阴;温补脾肾、利水化浊等治法,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痰湿内阻型 症见体胖,头眩而重,胸脘痞闷,肢体困倦,舌淡苔白腻,脉濡等。治宜芳香化湿,健脾祛痰,化瘀泄浊。药用佩兰、藿香、厚朴、白蔻、半夏、陈皮、土茯苓、苍术、苡仁、泽泻、荷叶、大腹皮、石菖蒲、郁金、丹参、水蛭。 气滞血瘀、痰瘀互结型 症见胸闷气短,胸胁胀满而痛,舌紫暗有瘀点,舌底脉络迂曲,妇女月经不调,脉细弦而涩或结代。治宜疏肝理气,化瘀通络,涤痰散结。药用柴胡、枳壳、赤芍、当归、川芎、郁金、丹参、桃仁、刘寄奴、红花、三棱、莪术、栝蒌、薤白、法夏、山楂、水蛭、蒲黄、地鳖虫。 肝阳上亢、痰热内阻型 症见急躁易怒,咽干口苦,心烦目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治宜平肝潜阳,清热化痰。方用天麻钩藤饮合温胆化痰汤加减。药用天麻、钩藤、半夏、菊花、草决明、牛膝、竹茹、山栀、黄芩、胆星、浙贝、瓜蒌、茯苓、益母草、枳实、寄生、杜仲、白芍、石决明、生地、泽泻。 气虚血瘀型 症见头昏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肢体麻木瘫痪,腹胀纳少,面色少华,舌淡紫,舌底脉络迂曲,苔薄白,脉细弦而涩。治宜益气补血,涤痰通络。药用黄芪、当归尾、鸡血藤、络石藤、地龙干、丹参、桃仁、红花、白术、山楂、乌梢蛇、党参、水蛭、全蝎、首乌、黄精、红参。 肝肾阴虚型 症见耳鸣头眩,咽干口燥,腰膝酸软,肢体麻木,记忆减退,遗精盗汗,舌红或绛,少苔,脉弦细数。治宜滋肾水补肝阴。药用桑椹子、菊花、旱莲草、女贞子、杭芍、黄精、牛膝、泽泻、山萸、枸杞、熟地、麦冬、寄生、水蛭、地龙干。 脾肾阳虚型 症见面白神疲乏力,形寒肢冷,肢体肿胀,口淡,纳少便溏,腰膝酸软舌淡,脉沉细。治宜温补脾肾,利水泄浊。药用焦术、黄芪、党参、人参、干姜、附子、肉桂、土茯苓、车前、牛膝、泽泻、苡仁、大腹皮、益母草、山楂、丹参、巴戟天、补骨脂、仙灵脾、地鳖、水蛭。 体会 高脂血症发病机理与肝、脾、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肝为调节气血之枢纽,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则聚湿生痰,脾失健运,水液聚而为湿为痰;七情五志过极,肝气失疏,气滞血瘀,阻塞脉络;肾虚摄纳无权,气化失司,水谷精微不归正化而成痰湿脂浊,渗注血脉,血脂升高而为病。故治疗宜从调理肝脾肾入手,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筛选部分具有降脂作用的中药加减应用,可获良效。
上一个医学论文: 针刺百会穴治疗原发性低血压19例 下一个医学论文: 论经络皮部与蜂针疗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