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节康抗炎与镇痛作用研究 |
|
王爱梅 颜承超 马 萍
提要 给小鼠背部(L1-S1)贴敷2.73g/kg 的关节康,发现本品可明显抑制复合巴豆油所致的小鼠急性渗出性炎症(P<0.01)和慢性增生性炎症(P<0.05);明显加快小鼠耳廓微循环血流速度,改善血流态(P<0.001),对局部给盐酸肾上腺素10 μg 所造成的微循环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微血流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并具有极明显的提高痛阈作用(P<0.001),且能延长小鼠的痛觉潜伏期(P<0.01),减少疼痛次数(P<0.01),1次贴敷镇痛作用可持续4 h(P<0.05)。提示关节康具有明显的消炎镇痛作用和改善微循环障碍作用。 关键词 关节康; 抗炎; 镇痛; 微循环障碍
关节康是用于治疗难治性腰腿痛、风湿病、股骨头坏死、腰椎增生、椎间盘突出等痹证的特效外抹药。为了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临床用药提供合理的理论及实验依据,我们进行了如下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药物:关节康(自制)。 1.2 动物:昆明种小白鼠(雌雄不拘,健康适龄,体重18~22 g,25~30 g,购自山东省卫生防疫站动物中心)。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关节康的抗炎作用研究 2.1.1 对小鼠耳肿胀的抑制作用[1]:取体重25~30 g,雄性小鼠34只,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实验前24 h,用硫化钠背部脱毛,分别外敷关节康2.73 g/kg,东方活血膏1.3 g/kg,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药后1 h,将复合致炎剂0.1 ml 均匀涂于左耳两面。致炎后4 h,小鼠脱臼处死,用9 mm 打孔器打圆耳片,并用R-200 D 半微量电子天平分别对左、右耳片进行称重,计算其肿胀程度和肿胀抑制率,并进行组间统计学处理,见表1。
表1 关节康对小鼠耳肿胀的抑制作用
组 别 动物数(只) 肿胀程度 (mg,± s) 肿胀抑制率(%) 生理盐水组 12 13.49±5.39 关节康组 12 4.11±3.08** 69.53 东方活血膏组 10 8.87±7.70 34.25
注:* P<0.05;** P<0.05;*** P<0.05
肿胀程度=左耳片重量-右耳片重量
2.1.2 抗小鼠肉芽肿形成实验[2]:取昆明种健康小鼠,雌雄不拘,体重25~30 g。术前48 h,腰背部常规脱毛备用,定量滤纸用9 mm打孔打成滤纸片,事先消毒并用0.1%氨苄青霉素药液浸泡,微波炉烘干,称重0.00575 g小鼠背部剪毛,常规消毒,无菌包埋滤纸片1枚,缝合2针。术后观察切口部位有无出血、及动物一般情况。术后24 h,在L1-S1部位外敷药物同前,连续7 d。末次药后1 h将动物处死,仔细剥离肉芽肿,用滤纸吸干,用 R-200 D半微量电子天平称重,结果进行组间t检验,见表2。
表2 关节康对小鼠肉芽肿形成的影响
组 别 动物数(只) 肉芽肿重量 (mg,± s) 死亡率(%) 生理盐水组 12 115.89±26.24 0 关节康组 14 93.54±25.32* 0 东方活血膏组 12 102.81±33.24 0
2.2 关节康的镇痛作用研究 2.2.1 对热板法致痛小鼠的镇痛作用[3]:取上述雌性小鼠60只,放入(55±0.5)℃,热板水浴中,以舔后足作为疼痛反应指标,预测小鼠痛阈值,以>5 s、<30 s示为合格,将痛阈合格的小鼠分组给药同前,并分别于药后1 h,2 h,3 h,4 h 复测痛阈值,计算痛阈提高百分率,结果进行组间统计学处理,见表3,并以时间为横坐标,痛阈提高百分率为纵坐标,绘制镇痛作用时呈曲线,见图1。
图1 关节康对小鼠镇痛作用(热板法)
2.2.2 对0.6%冰醋酸致痛小鼠的镇痛作用[1]:取上述雄性昆明种小鼠30只,体重18~20 g 按体重随机分组,给药同上,敷药后1h,逐一称重并ip,0.6%冰醋酸0.1 ml/10 g鼠[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金果榄不同采收期商品质量比较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蚂蚁清风酒补肾壮阳作用实验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