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敛心颗粒剂抗心律失常作用实验研究 |
|
mg/kg;敛心颗粒组ig或ip敛心颗粒160 mg/kg,320 mg/kg。各组动物于ig后1 h或ip后30 min舌下iv乌头碱20 μg/kg,观察Ⅱ导联ECG,以连续出现3个以上室性早搏为室性心律失常指标,记录iv乌头碱后心律失常出现时间,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的显著性,结果见表1。
表1 敛心颗粒剂对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影响
药 物 剂 量 (mg/kg) 给药 途径 动物数 (只) 心律失常出现时间 (± s,min) DW - ig 9 1.27±0.42 心律宁 60 ig 9 4.93±0.67** 敛心颗粒 160 ig 9 3.95±0.89** 敛心颗粒 320 ig 9 4.58±1.02** NS - ip 8 1.21±0.46 心律宁 60 ip 8 5.27±1.43△△ 敛心颗粒 160 ip 8 5.20±1.45△△ 敛心颗粒 320 ip 8 5.89±1.90△△
**与DW组比较 P<0.01;△△与NS组比较 P<0.01。
结果表明,敛心颗粒剂与心律宁无论ig还是ip,均能明显推迟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出现时间,与DW或NS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0.01)。 2.2 对乌头碱诱发猫心律的影响[2]:取健康猫8只,ip戊巴比妥钠45 mg/kg麻醉,背位固定,气管插管连接人工呼吸机。一侧股静脉插管以备给药。正中开胸,剪开心包膜固定于胸壁上,记录Ⅱ导联ECG,用浸有0.05%乌头碱溶液的滤纸片(8 mm圆形滤纸片的一半)放置在心房上,先测出每只猫出现心律失常的时间(阈值),按次序iv NS 2ml/kg;心律宁60 mg/kg,敛心颗粒160 mg/kg,320 mg/kg。iv药物15 min后,根据预先测得的时间阈值,放置0.05%乌头碱滤纸片,观察是否出现心律失常并记录出现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每只猫给药4次,给药次序按拉丁方设计,给药间隔1 h。然后按抗心律失常的有效百分率进行X2检验;按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分级进行Ridit分析。分级标准见表2。结果见表3,表4。
表2 心律失常程度分级标准
程 度 级别 未出现心律失常 - 心律失常持续10 min之内 + 心律失常持续10~20 min ++ 心律失常持续20 min以上 +++
表3 敛心颗粒剂对乌头碱诱发猫心律失常的影响( n=8)
药 物 剂 量 (mg/kg) 心律失常动物数 有效率 (%) 出现 未出现 NS - 8 0 0 心律宁 60 2 6 75* 敛心颗粒 160 6 2 25 敛心颗粒 320 2 6 75*
*与NS组比较 P<0.05
表4 敛心颗粒剂对乌头碱诱发猫心律失常 持续时间分级的Ridit分析( n=8)
药 物 剂 量 (mg/kg) 心律失常程度分级 平均Ridit值可信限范围 - + ++ +++ NS - 0 2 5 1 0.300~0.700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花椒温通散结作用初探 下一个医学论文: 金果榄不同采收期商品质量比较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