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热毒清冲剂质量标准研究 |
|
沈 豪
提要 采用薄层层析方法对小儿热毒清冲剂中主要组成药物金银花、大黄进行了定性研究,并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冲剂中金银花的主要成分绿原酸含量。测得绿原酸平均回收率为97%, RSD为1.02%。该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为小儿热毒清冲剂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小儿热毒清冲剂; 大黄; 金银花; 绿原酸; 薄层扫描法
小儿热毒清冲剂是由金银花、大黄、黄芩、甘草四味中药加工制成的冲剂,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之功。主要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诸证。其中所含绿原酸为其抗菌抗炎主要成分。为提高成品质量,提高药物疗效,本文就大黄、金银花进行薄层定性分析,对其绿原酸成分进行定量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岛津 CS-930型双波长薄层扫描仪,DR-2型数据记录仪(日本);微量注射器(中国上海保西玻璃仪器厂);聚酰胺薄膜(浙江黄岩);硅胶 G 预制板(青岛海洋化工厂);绿原酸标准品、大黄酚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小儿热毒清冲剂(通州市中医院制剂室);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 实验部分
2.1 金银花的薄层鉴别[1] 2.1.1 供试品液制备:精密称取冲剂1 g,加入50 ml 乙醇,于水浴上回流1 h,冷却,过滤,回收乙醇,加入30%中性 Pb(AC)2 30 ml,待沉淀完全后,抽滤,再将沉淀悬浮于50 ml 水中,加入5% H2SO4 40 ml,充分搅拌,静置分层,过滤,反复洗涤沉淀物。滤液中加入乙酸乙酯萃取6次,经无水 Na2SO4 过滤,减压回收溶剂,置于50 ml 容量瓶中,用乙酸乙酯加至刻度,即成样品液。 2.1.2 阳性对照液制备:取金银花药材1.0 g,加乙醇回流提取30 min,滤过,滤液水浴蒸干,残渣加入2 ml 甲醇溶解,即得。 2.1.3 精密称取绿原酸标准品10 ml置容量瓶中,甲醇定容至刻度,配成1 mg/ml 标准品液。 分别吸取上述3种溶液各2 μl,点于同一块聚酰胺薄膜上,以18%的醋酸作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在紫外灯(365 nm)下检视。结果在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溶液、阳性对照液色谱相对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阴性对照品溶液色谱中无相应的荧光斑点。 2.2 大黄的 TLC 鉴别[2]:取样品10 g,研碎,加甲醇50 ml 回流提取2 h,提取液回收蒸干,残渣加 1∶10 盐酸水溶液40 ml,于沸水浴中加热30 min,冷却、滤过,滤液用乙醚萃取3次,10 ml/次,合并萃取液,回收蒸干,残渣用少量甲醇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取大黄酚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 ml 含0.1 mg 的溶液,作对照品溶液。 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在紫外灯(365 nm)下检视,在供试品溶液中,在与色谱中对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3 绿原酸的含量测定[3]: 2.3.1 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吸取绿原酸标准品液0.2、0.4、0.6、0.8、10 ml 于10 ml 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分别配成含绿原酸浓度为20、40、60、80、100 μg/ml 的标准品液,定量毛细管分别吸取20 μl 上述标准液,点样于硅胶 G 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水(7∶3∶2.5)充分饱和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晾干,紫外灯下于365 nm 检视,定位,在薄层板上覆盖同样大小的玻璃板,周围用胶布固定,在波长 λ S=330 nm, λ R=210 nm 处进行双波长扫描。测出吸收度峰面积。以峰面积( A)为纵坐标,标准溶液浓度( C)为横坐标,绘出吸收度峰面积-浓度相关图(见表1、图1)。结果表明本品在0.4~2.5 μg 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 A=195.36+9758.3 C,相关系数 γ=0.9997。
表1 线性关系考察
浓度 C(μg/ml) 峰面积 A 浓度 C(μg/ml) 峰面积 A 20 195241.1 40 388106.6 80 786039.6 60 582966.1 100 970100.1
[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金黄膏研制及临床运用 下一个医学论文: 柴芩口服液稳定性考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