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中药注射剂澄明度 |
|
又如生物碱类注射液往往因为pH值太高而不稳定;含有酸性、酚性成分的注射液在pH值太低时也不稳定。因此,在配制中药注射剂时,应根据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选择适宜的pH值,以保证有效成分的完全溶解。一般有效成分是碱性的(如生物碱类),pH值调在4~6为宜;有效成分为酸性或弱酸性的(如有机酸、酚类等),其pH值调在7.5~8为宜。另外,根据中药注射剂灭菌后pH值通常下降0.15~1.5的情况,在配制注射液时,常常适当调高pH值,使灭菌后注射剂能保持在较稳定的pH值范围内。 2.2 药液浓度过高的影响:中药注射剂一般浓度愈高,则药液的颜色愈深,有效成分及杂质的含量也愈高,虽然配制时药液可暂时处于稳定状态,但当灭菌或放置过程中,由于条件变化,有的可即析出浑浊、沉淀,有的逐渐析出沉淀。在这种情况下,应适当调低药液浓度,并尽可能除尽杂质,或加入适当的助溶剂、增溶剂。 2.3 出现乳光现象:含挥发油成分的中药注射剂,可因挥发油在水溶液中的微量过饱和,或因外界条件(如光、空气)的影响而使挥发油氧化,从而出现乳光现象,造成制剂的澄明度不合格。可根据引起原因的不同采用重蒸馏、过滤、加抗氧剂、通惰性气体等方法加以预防。
3 金属离子的影响
中药注射剂可从生产用的设备、器具、各种试剂、附加剂、水及中药材原料中引入微量的K+、Na+、 Ca2+、 Mg2+、 Fe2+、 Al3+、 Pb2+等金属离子。由于这些金属离子的存在,可促进某些化学成分氧化、分解,生成新的化合物沉淀下来;或这些金属离子的存在,可与药液中的一些有效或无效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络合物,影响制剂的澄明度。可针对制剂污染金属离子的途径,采用离子交换树脂、活性炭、聚酰胺等除去金属离子。也可用透析法或加金属络合剂等措施除去金属离子。
4 其他原因
除上述原因可造成中药注射剂产生浑浊、沉淀外,温度的变化、药物配伍不合理等原因也可引起中药注射剂澄明度不合格。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温度对灯盏花素注射液含量影响 下一个医学论文: 金黄膏研制及临床运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