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疮止血消炎散止血作用研究 |
|
刘大基 刘解生 徐继勋 徐维利
摘要:为探讨金疮止血消炎散的止血作用,对实验家兔口服此止血制剂前后的血浆标本进行凝血机制的研究:血栓形成试验;血小板吸附率控制;凝血酶元时间的测定;优球蛋的溶解试验。结果显示用药后凝血机制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云南白药对照组P<0.05),实验证实金疮止血消炎散有明显凝血止血作用。 关键词:金疮止血消炎散; 血栓; 血小板吸附率; 凝血酶原时间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05(2000)09-0821-01
金疮止血消炎散系我院在古藉文献《金匮要略》胶艾汤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一种新型中药止血制剂。其临床作用特点对创伤具有止血消炎,消肿止痛,促进伤口愈合等综合疗效,经动物实验及千余例临床应用,表明本品疗效显著,作用独特,无毒副反应。实验结果证明了本制剂对动物创面局部止血作用[1]。为进一步探讨其止血作用原理,本文报道金疮止血消炎散对动物体内有关凝血机制方面的研究结果。 1 实验目的 以家兔胃肠道吸收金疮止血消炎散,并以云南白药作阳性对照,淀粉作为阴性对照。分别取其用药前后的血浆标本,进行凝血机制方面的实验研究。依据实验结果及统计处理,证实金疮止血消炎散在凝血机制方面是否具有促进和止血的药理作用。 2 实验材料 2.1 实验药品:金疮止血消炎散由白芨,艾叶,大黄,栀子,冰片,明胶等主药经提煮工艺而制成,分成3 g瓶装或袋装及菌粉制备用,由本院制剂室生产提供,批号970512,批准文号:黄卫药制(1999)18-10号。云南白药,由云南省文山州制药厂生产,批号970302;药用淀粉等。以上各药品分装入药用空心胶囊(每粒105 mg)供实验用。 2.2 实验动物:健康大耳白兔,雌雄各半,体重2 000~2 800 g(由湖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3 试药:凝血活酶及凝血机制检查所需试剂均由本课题组配制。 2.4 仪器及设备:离心机,恒温冰箱,血栓形成及血小板吸附两用仪(江苏无锡电子仪器厂生产),上海手表厂产秒表,相关吸管,温度计均系课题组效正后备用。 3 试验方法及结果 3.1 试验方法:取体重合格的健康家兔14只,雌雄各半,并随机分为2组,即金疮止血消炎散组6只,云南白药组4只(阳性对照),药用淀粉组4只(阴性对照)。将各组家兔分别喂服相应的药粉胶囊每只兔2粒(含药粉250 mg),服药1.5 h前后每只兔心脏采血各20 ml,按凝血机制试验的要求分为新鲜血标本和各自不同的抗凝血标本分别装入相应的试管内保留备用。此研究共作了①血栓形成试验。②血小板吸附率试验,使用血栓形成及血小板吸附两用仪检测,③凝血酶原时间测定[2]。④优球蛋白洛解试验[2],共计四项凝血机制的实验研究。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金疮止血消炎散对兔血栓形成和血小板吸附率的影响:金疮止血消炎散经兔口服胃肠吸收后通过血液循环,服药药后的血栓形成长度和质量及血小板吸附率比较的有明显的促血块收缩和血小板吸附率显著提高的差异。实验结果见表1。
表1 金疮止血消炎散对兔血栓形成和血小板吸附率的影响
组别 动物数 血栓长度l/mm 用药前 用药后 金疮止血消炎胶囊 6 32.6±3.0 53.2±3.5# 云南白药胶囊 4 32.6±2.2 48.9±1.0* 药用淀粉胶囊 4 33.0±3.4 41.0±1.6
组别 动物 数 血栓重量m/mg 血小板吸附率(%) 用药前 用药后 用药前 用药后 金疮止血消炎胶囊 6 88.5±3.0 126±2.4# 47.4 62.5# 云南白药胶囊 4 86.0±1.5 112±1.1* 48.1 50.3* 药用淀粉胶囊 4 87.0±2.0 88.5±1.0 47.6 47.8
#P<0.01 *P<0.05 3.2.2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此实验是根据凝血酶激活物(凝血活酶)作用下血浆中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而导致凝血的原理,于被检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因子(因子3,用兔脑浸[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三种热感手法对阳虚大鼠肾上腺超微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蒿甲醚控释体系制备与体外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