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种热感手法对阳虚大鼠肾上腺超微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 |
|
王倚东
针刺手法是决定针刺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历来研究者甚多。针刺补泻方法繁多,后世学者意见纷纷,很难肯定多种补泻方法疗效的优劣。鉴于此,我们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和对多种热补手法的运用体会,深感复式手法的“烧山火”较“捻转”及“提插”温补手法作用效果好。我们以“阳虚”大鼠为研究对象,着重比较“烧山火”手法,“捻转”及“提插”温补手法,三种不同补法对阳虚大鼠肾上腺超微结构的影响,以期从实验的角度比较出三种热感手法的优劣。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健康Wistar大鼠,雄性,体重(277±18)g,由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 主要试剂:醋酸氢化可的松注射液,中国上海信谊药厂生产,批号970507,规格10 mg/2 ml。0.9%无菌生理盐水,郑州化学制药厂生产,批号96102603。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西安化学制药厂,批号860908。肝素钠注射液,常州化学制药厂,苏卫药准字(93)2239-5号。25%乌拉坦注射液,北京红星制药厂,批号90058。无水乙醇(分析醇),中国安徽酒精厂,批号961210。 1.3 主要仪器:800型离心沉淀机(上海手术器械十厂);Ls 8510型液体闪煤油计数器(美国贝克曼公司);4809型托盘天平(江苏常熟衡器厂);可调微量移液管(上海精仪厂);光学显微镜(Olympus,Japan)BH系列;显微镜照相(Olympus,Japan)PM-10-M型。 2 实验方法 2.1 模型制备:健康的Wistar雄性大鼠50只,体重(277±18)g,随机分成5组,即模型组(M)、提插组(A)、捻转组(B)、烧山火组(C)、空白对照(D)。每组10只。“阳虚”动物模型以大剂量醋酸氢化可的松25 mg/(kg*d)肌肉注射[1],连续12 d;手法组(A,B,C)在造模的同时进行针刺手法治疗,1次/d,共12次,空白对照组(D)在相同的时间注射和造模组相当容积药液的生理盐水。各组实验动物按上述条件处理12 d。第13 d用25%乌拉坦按100 g体重0.4 ml腹腔注射麻醉后[2],颈部切开,分离颈总动脉以备插管,经颈动脉放血。采血2 ml置于肝素(15 u/ml)干燥试管中[3]。实验结束取血标本后,立即解剖取出肾上腺,固定于10%的福尔马林溶液中。72 h后,切取2 mm厚度组织块,其制作原理、组织切片的程序按脱水、透明石蜡包埋、HE染色法,于光学显微镜下镜检。 2.2 取穴和手法:取穴关元;针具为0.5寸毫针;手法操作依据5版《针灸学》教材;原则为低频率、小角度;时间3 min。 2.2.1 提插:重插轻提,频率50~60次/min。 2.2.2 捻转:角度30~60°,频率50~60次/min。 2.2.3 烧山火:针至皮下为天部,稍下为人部,深部是地部,各部均采取三进一退,微捻转,反复操作。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 3 结果与分析 3种热感手法对阳虚大鼠温补作用的实验结果及分析如下: 3.1 动物一般状态的观察:造模第12 d后,模型大鼠组虚损状态明显,可出现活动迟缓,神态萎靡,蜷缩,弓背,体毛枯疏,尾部突出,眼睁不开,体重减轻。类似临床上的肾阳虚状态。提插组、捻转组、烧山火组也有类似的表现,但较模型组轻。 3.2 3种热感手法对“阳虚”大鼠肾上腺超微结构影响:各实验组在100倍的光镜下数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核数,方法是在相同的0.02 mm2面积条件下,于皮质束状带区域内任选视野并数出其细胞核数,其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各实验组光镜下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数量(±s)
组别 肾上 腺数 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核数 /100.(0.02 mm2)-1 t验 P值 空白对照组(D) 10 30.9±3.54 2.879 <0.01* 模型组 (M) 10 26.9±2.60 烧山火组 (C) 10 29.8±2.57 2.509 <0.05*** 捻转组 (B) 10 29.5±2.81 2.[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绿茶素及壳多糖抗肿瘤实验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金疮止血消炎散止血作用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