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正文  

中药煎药机的煎煮条件研究

度计在180~400 nm波长范围对药液进行扫描,发现在196 nm和264 nm处有吸收峰,而水在这两处无吸收,精密移取1 ml药液置500 ml量瓶中,0.5 ml置100 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2],前者在196 nm波长处,后者在于264 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对实验数据进行数理统计,结果如表1,所有测量数据均为平均值。

表1 不同条件下药液的浓度与吸收度测定


煎煮温度
T/℃ 表压
P/kg.cm-2 煎煮时间
T/min 总固体百分浓
度C/mg.ml-1 A1
λ/196 nm A2
λ/264 nm
100 0.0 67 49.12 0.276 0.321
105 0.2 72 50.40 0.278 0.322
110 0.4 78 53.62 0.292 0.341
115 0.7 90 57.84 0.329 0.382
120 1.0 105 58.50 0.334 0.387
 
115℃压挤到包装机内的药液 86.74 0.516 0.583
120℃压挤到包装机内的药液 86.94 0.519 0.587


  对C与A1,C与A2进行数理统计,得γ1=0.999 3>γ0.01(7-2)=0.874;γ2=0.999 2>γ0.01(7-2)=0.874表明C与A1,C与A2有极显著的线性相关意义。故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总固体含量中,有效成分也相应呈比例增加,从表中可知煎煮条件在115℃,0.7 kg.cm-2较理想。
3 讨论
  汤剂是中药的传统剂型之一,汤剂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汤剂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主要是汤剂中煎出的有效成分,因此要发挥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在煎煮过程中选择煎煮条件非常重要,既要最大限度地煎出有效成分,同时也要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实验研究表明,中药煎药机的煎煮条件选在115℃,0.7 kg.cm-2比较理想,比110℃,0.4 kg.cm-2时有效成分的煎出率高出7.87%,仅比120℃,1.0 kg.cm-2条件下低1.14%,但压挤到包装机内的药液浓度两者比较接近,仅差0.23%,还可避免温度太高,时间太长而破坏有效成分,另外该条件与热压灭菌115℃,0.7 kg.cm-2,30 min较接近,经真空包装,可保证汤剂质量。
作者简介:宋小勇(1974-),男(汉族),江西新余人,现任浙江省舟山市骨伤医院制剂室主任,1998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药学系中药专业,主要从事中药煎出率的研究.

宋小勇(浙江省舟山市骨伤医院 316000)
应裕国(浙江省舟山市骨伤医院 316000)
张树尧(浙江省舟山市骨伤医院 316000)
夏文治(浙江省舟山市骨伤医院 316000)

参考文献:

[1] 杨璐璐,秦兴卫,田梅兰,等.3种方法制备中药汤剂的对比研究[J].中国药房,2000,11(1)∶47-4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5∶附录54,31.检验统计处理。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乳香等含挥发油树脂类中药炮制方法改进
    中药蜜丸质量控制要点探讨
    谈中药捣碎方法运用
    中药制剂中含砷成分扫描电子显微镜测定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中药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补肾健脾中药对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 
    提高中药注射液质量的几点经验
    中药炒炭质量控制
    中药硬胶囊剂内容物质量控制实验
    机切中药饮片的药材水处理方法介绍
    中药煎剂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中药治疗中老年男性勃起功能障碍86例
    微量元素与中药功效关系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