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附子关白附与白附片的区别 |
|
似,常被混用。关白附与白附子则在历史上就曾出现混乱。白附子始载于《名医别录》。据本草考证,自古以来其植物来源并非单一品种。早期入药的白附子实为“关白附”,元、明时期以后“白附子”(即禹白附)开始入药。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三者在来源、饮片性状、炮制方法、临床应用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别,不可混用。故建议,今后应按照药典用名,规范处方用名,做到中医处方用名与实际调配相一致。对于以上这些,望能引起临床医师和药房调剂人员的足够重视,另外,1995年版《中国药典》中只提到白附片不宜与半夏、瓜萎、贝母、白及同用,至于白附子与关白附是否包括在“十八反”中的“乌”中,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北京 100035
参考文献 [1] 黄剑林.白附子的饮片与白附片不能混用.陕西中医,1990,11(7)∶328 [2] 高渌纹.实用有毒中药临床手册(第1版).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256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下册,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218 [4] 楼之岑,秦 波.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第2册,第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1085 [5] 沈映君.中药药理学(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99 [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册,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86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没有了 下一个医学论文: 栀子及其伪品水栀子性状鉴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