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早期血栓前状态的研究 |
|
nbsp;of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in the IR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N group (P<0.05).Conclusion Acute hind limb ischemiareperfusion may induce the formation of prethrombotic state in rats.
Key words:limb ischemiareperfusion;prethrombotic state;platelet membrane lycoprotein;thrombomodulin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肢体血运重建后出现意外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当今外科临床医生所常面对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之一。创伤、断肢再植、术中使用止血带时间过长、腹主动脉瘤手术中钳夹血管及大血管栓塞再通等都可引起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处于顿抑、休眠的肢体在血运重建之后的损伤导致的机体生理、生化改变和各器官的病理改变,这种损伤几乎影响到整个机体,进一步导致如心、肺、肾等远隔器官的损伤[1~3],甚至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4]。尽管近来手术技术得以改善且围手术期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死亡率和截肢率仍居高不下。如何认识再灌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将是我们长期所要研究的课题。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是多因素和错综复杂的,其中微血栓的形成可能起到重要作用。研究证实再灌注时血管内皮细胞和白细胞激活,内皮细胞释放多种黏附分子,激活的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相互作用,对微血管和细胞损伤产生影响。150多年前,Virchow就指出血管壁的损伤、血液流动的变化、血液性质的改变是形成血栓的三要素,而血栓前状态是很多因素引起的止血、凝血和抗凝系统失调的一种病理过程,具有易导致血栓形成的多种血液学变化,是血栓形成的前期阶段。本试验通过黏附分子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和血管内皮细胞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clulin,TM)的测定,从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活化、抗凝作用减弱三个方面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血栓前状态进行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00±30)g,购于山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1.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山羊抗大鼠GPⅡb/Ⅲa抗体,SANTA CRUZ公司;抗大鼠TM抗体,LAB VISION公司;FITC标记兔抗山羊IgG,北京中山金桥公司;SABC免疫组化试剂盒,北京中山金桥公司;Olympus BX51光学显微镜,日本;LeicaRM2015切片机,德国莱卡公司;IDA2000数码显微图象分析系统,中科院北京空海科技公司;Calibur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分组 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两组,采用随机化原则,每组8只。
1.2.2 动物模型制作 术前常规禁食12 h,自由饮水。以20%乌拉坦(1 000 mg/kg)行腹腔内注射麻醉。将大鼠仰卧固定于操作台上,在后肢双侧股三角处剪毛,于腹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Pilon骨折的诊治体会 下一个医学论文: 评估髋臼骨折的手术疗效及相关因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