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ybrid外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 |
|
【摘要】 目的 探讨Hybrid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47 例。按照Seinsheimer分型,Ⅰ型4 例,Ⅱ型16 例(其中ⅡA 6 例,ⅡB 8 例,ⅡC 2 例),Ⅲ型9 例,Ⅳ型6 例,Ⅴ型12 例。所有患者均行Hybrid外固定架治疗,记录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外固定拆除时间,并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结果 47 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4年(平均20个月)。47 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0.3) h,出血(80±16) mL,术后12个月随访时Harris评分(73.78±5.60) 分,所有患者均获稳定骨折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2周(10~19)周,平均外固定时间20周(16~32)周。47 例患者术后优35 例,良8 例,差4 例,优良率为91.5%。并发症情况:皮肤过敏2 例,针道渗出1 例,髋关节内翻畸形3 例。未出现外固定螺钉松动、断裂病例。结论 Hybrid外固定是一种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有效方法,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关键词】 Hybrid外固定架;老年;粗隆下骨折
股骨粗隆下骨折(subtrochanteric fractures,SFs)临床较为多见,治疗比较困难,具有较高的内固定失败率。对于身体状况较好的青壮年患者可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一般疗效较好[1];对于合并较多内科基础疾患的老年患者,内固定手术创伤较大,手术风险高,术后并发症较多。近年来随着股骨近端解剖结构、生物力学特点的深入研究以及外固定技术的进步,外固定治疗SFs取得一定进展[2]。自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采用Hybrid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47 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7 例,男28 例,女19 例;年龄58~84 岁,平均63.8 岁。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行X线、CT检查,其中左侧16 例,右侧31 例。按照Seinsheimer分型,Ⅰ型4 例,Ⅱ型16 例(其中ⅡA 6 例,ⅡB 8 例,ⅡC 2 例),Ⅲ型9 例,Ⅳ型6 例,Ⅴ型12 例。
本组病例均合并有其他内科基础疾患,其中合并糖尿病12 例,心血管疾患25 例,肾功能不良8 例,慢性呼吸系统疾患16 例。按照美国麻醉师协会根据病人体质状况和对手术危险性进行分类,其中Ⅱ级22 例,Ⅲ级18 例,Ⅳ级7 例。
1.2 Hybrid外固定手术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患者入院后给予患肢持续皮牵引,纠正肢体缩短和旋转移位,同时请麻醉科和其他相关科室协助处理内科基础疾患,病情稳定后可行手术治疗。47 例患者平均术前住院10 d,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者仔细阅读X线片,设计Hybrid外固定方法。
1.2.2 术中操作 一般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局部麻醉,安置牵引床维持骨折复位。常规消毒铺单,确定股骨大转子及近端骨折部位,C型臂X线机透视下于大转子下2~3 cm处按照AO推荐的股骨颈内穿钉方法打入3枚直径4 mm的外固定半针,针尾轻度散开呈“”形。外固定针头距股骨头关节面约0.[1] [2] [3] [4]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关节镜下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中下段或髁上骨折 下一个医学论文: 严重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