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弥漫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
|
止血。术毕关节腔内注入凝血酶1 IU止血,玻璃酸钠2 mL防止关节黏连,放置引流管1根,接密闭负压引流器,患肢棉花腿包裹,弹性绷带加压包扎。
3 术后处理和康复锻炼
术后患膝予冷敷,麻醉清醒后即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直腿抬高锻练。2 d后去除棉花腿,拔引流管,患膝继续加压包扎。拔除引流管后行CPM锻炼,每日2次,每次30 min。术后1周要求膝被动屈曲达90°,2周达120°。术后膝关节冷敷1周,制动休息4周。关节积液过多,必要时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行关节穿刺抽出积液并加压包扎。术后4周若关节腔仍有积液,行关节液实验室检查排除感染后,可予曲安缩松40 mg关节腔内注射,以减少炎性渗出,有助于关节功能恢复。
4 结 果
本组17 例,除4 例流动人口失去联系外,其余13 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33个月,平均21.6个月。术后2个月,2 例有轻度疼痛,2 例有轻度肿胀,经穿刺关节液实验室检查排除感染后,予曲安缩松40 mg关节腔内注射后肿胀完全消退;1 例关节置换术后及1 例开放手术后复发患者,膝关节屈曲小于120°。术后1年随访,3 例有轻度疼痛,13 例均无肿胀及积液,2 例膝关节屈曲仍小于120°,但不影响日常生活。采用Lysholm评分方法评定膝关节功能,术前Lysholm评分为(38.6±4.5) 分,最后随访时,13 例无一例复发,Lysholm评分为(87.3±5.6) 分。
5 讨 论
5.1 弥漫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特性及治疗 弥漫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发病原因不明。张伯勋认为外伤为其重要诱因,据统计约1/4~1/2的病例有外伤史或外伤而使症状加重,病变发展,发病部位多在下肢负重关节[1]。表现为受累关节呈周期性、慢性疼痛、肿胀,局部皮温增加但不红,肌肉萎缩,触之有如海棉样或面包样弹性感觉,并有弥漫性压痛,有时在关节周围亦可触及大小不等基底稍有移动的硬韧结节,有时病变能穿透较薄的后侧囊壁进入窝或沿绳肌、小腿肌及股骨与胫骨间的空隙向上下扩展,使膝关节呈弥漫性肿胀。关节腔内可抽出黄褐色或暗红色积液,急性发作时积液呈血性。积液稀薄而具有粘性,含红血球,细菌和结核菌培养阴性。早期X线片骨质无异常改变,晚期病变可同时侵入相邻骨端,呈现单个或多个圆形、类圆形骨质缺损,边界清晰,伴薄层高密度硬化缘。MRI示关节滑膜局限性圆形、类圆形、分叶状增生或/和弥漫性不均匀增厚并突向囊腔内近似或高于肌肉密度,可同时侵入相邻骨端[2]。术前关节穿刺,本组10 例积液呈黄褐色,5 例呈暗红色,2 例呈血性。1 例病灶侵及窝及小腿上段肌肉间隙,先行窝及小腿上部肌肉间隙切开病灶清除,术后2周伤口愈合,再行关节镜下前、后关节间室滑膜全切除,治愈后2年未复发。切开手术由于术中显露不全,往往病灶清除不彻底,术后易复发。Chin等[3]联合应用前、后侧入路,切开关节进行滑膜切除,短期随访有18%的复发率,说明这一方法虽然在理论上利于滑膜的彻底切除,但并不能真正实现滑膜全切。通过关节镜技术治疗膝关节滑膜疾病为一个新的探索方向。Zvijac等[4]认为关节镜下滑膜切除,同时关节内全面检查,处理相关病损,有利于功能恢复,降低关节僵硬的发生率,且关节疼痛较轻。OgilvieHarris等[5]在关节镜下进行滑膜全切除,4.5年复发率为9%;在关节镜下进行滑膜部分切除,复发率为55.5%。赵金忠等[6]在关节镜下行滑膜全切效果好,术后47个月患者无主观复发症状,影像学复发率为4.35%。
5.2 关节镜下膝滑膜全切的手术技巧 弥漫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由于病变弥散而累及整个关节腔,尤其是十字韧带、关节软骨和半月板表面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骶髂螺钉固定治疗C型骨盆骨折30 例临床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对动力肌平衡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认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