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弥漫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
|
【摘要】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手术切除膝关节弥漫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2004年2月至2006年11月,对17 例膝关节弥漫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采用标准膝前内、外侧入路并辅以髌上外侧入路行关节镜下膝前间室滑膜全切,后内、外侧入路行膝后间室滑膜全切,并用射频治疗仪辅助清理十字韧带、关节软骨和半月板表面的滑膜,电凝止血。结果 本组17 例,4 例流动人口失去联系,13 例获得14~33个月,平均21.6个月随访。术后2个月,2 例有轻度疼痛,2 例有轻度肿胀,1 例关节置换术后及1 例开放手术后复发患者膝关节屈曲小于120°。术后1年,13 例均无肿胀及积液,3 例有轻度疼痛,2 例膝关节屈曲仍小于120°,但不影响日常生活。采用Lysholm评分方法评定膝关节功能,术前Lysholm评分为(38.6±4.5) 分。最后随访时,13 例无一例复发,Lysholm评分为(87.3±5.6) 分。结论 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弥漫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具有手术切口小、组织损伤少、术后痛苦少、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避免关节黏连引起的功能障碍等优点,且术中病变滑膜切除彻底,术后不易复发。该术式早中期疗效肯定,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 膝关节;滑膜炎;关节镜检查
膝关节弥漫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临床并不少见,但治疗较为棘手。以往常采用切开手术行滑膜切除,因术中关节显露不全,滑膜切除往往不彻底,术后易复发,且广泛切除后,常会引起严重的关节功能障碍。2004年2月至2006年11月,我们采用标准膝前内、外侧入路并辅以髌上外侧入路行关节镜下膝前间室滑膜全切,后内、外侧入路行膝后间室滑膜全切,获得良好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7 例,男8 例,女9 例;年龄19~63 岁,平均41.5 岁。病程11 h~25年,平均2.3年。其中2 例为切开滑膜切除术后1年复发,1 例为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复发。所有病例均在关节镜下进行滑膜全切除。
2 手术方法
采用腰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仰卧位,标准膝前内、外侧关节镜入路,按顺序检查整个膝关节。
2.1 膝前关节间室的滑膜切除 从膝前内、外侧入路交替置镜和电动刨刀,先清理髁间窝、十字韧带表面增生的滑膜。膝外翻位和4字屈膝内翻位分别切除内外侧半月板上下表面及其附着缘周围的滑膜,注意切除肌腱处的滑膜。伸膝置于手术台上,做髌上外侧辅助入路,从膝前外侧入路置镜,髌上外侧入路置入电动刨刀,清理外侧室、髌上囊滑膜,再从髌上入路进镜,膝前内侧入路切除内侧室滑膜。有时半月板附着缘滑膜切除后会造成半月板与关节囊分离,此时需行半月板与关节囊缝合。为防止刨刀刨切时损伤十字韧带和半月板,对侵入其中的滑膜用射频仪汽化清理。
2.2 膝后侧关节间室的滑膜切除 屈膝70°做膝后内、外侧入路(膝关节后内侧角关节线上1 cm和股二头肌前缘与关节间隙交界点上1 cm处),先用尖圆锥刺穿膝后外侧室关节囊,关节镜置入后外侧室,再用圆锥刺入后内侧室,关节镜监视下将圆锥刺穿后侧纵隔。从后内侧入路置入电动刨刀,先切除后纵隔,打通后内外侧室,显露后交叉韧带后下部,再切除其周围的滑膜。关节镜继续深入,过纵隔区,显露后内侧室,刨刀切除后内侧室滑膜。交替置镜和器械,再切除后外侧室的滑膜。滑膜切除后,置入射频仪电凝止血。
2.3 滑膜切除后处理 术后大量盐水冲洗关节腔,吸出关节液,使关节腔内形成一定负压,此时创面会有明显出血点,再用射频仪电凝[1] [2] [3] [4]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骶髂螺钉固定治疗C型骨盆骨折30 例临床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对动力肌平衡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认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