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切口复位经皮克氏针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
|
;跟骨骨折是足部常见损伤,其中距下关节受累约占70%,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报道不一[3,4]。其治疗关键是最大限度恢复跟骨解剖形态、高度、宽度和关节面平整。关节面即使残留小的台阶就能引起距下关节负重和接触点发生改变,导致术后持续性关节疼痛和创伤性关节炎[5]。闭合复位不能使骨折面达到满意复位,常发生骨折畸形愈合而影响行走功能。随着对跟骨骨折生物力学及病理机制研究,目前此类波及距下关节的骨折采用手术处理更为妥当。
3.2 本方法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方法比较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在临床上较为广泛应用。但易造成切口并发症[6],如切口愈合不良、边缘坏死、血肿、感染、肌腱撞击和局部疼痛等。本法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优点是小切口进行内固定操作,可避免常规切口因破坏局部血供而造成的皮肤坏死和切口感染,并避免常规钢板固定所必需的大面积软组织剥离,明显减少软组织损伤,降低术后瘢痕的形成和距下关节僵直的发生,并减轻对骨折块血液循环的破坏,利于骨折愈合。但本法缺点为克氏针固定牢固程度较钢板差,对严重粉碎的跟骨骨折难以达到可靠的固定,需要石膏外固定,手术指征有一定的局限性。
3.3 本方法手术适应证 小切口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螺钉内固定主要适用于局部软组织条件相对较差的患者;后关节面骨折块较大的SandersⅡ型骨折,特别是单纯舌形骨折;也适用于少部分压缩塌陷不严重的SandersⅢAB、ⅢAC型骨折,但要撬起中间的骨折块达到解剖复位,在技术上有一定难度。
3.4 手术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 a)术前仔细分析影像资料,了解骨折的程度、分型、骨折块多少和移位情况,明确手术适应证,并做好手术设计。b)切口应正确,避免损伤邻近组织。c)应用适当的牵引以增加关节间隙,有利于骨折的撬拨复位。d)骨折复位时要注意纠正后足外翻畸形和跟骨水平轴向外侧成角。复位后的关节面要力求无台阶,若塌陷严重,复位后可植骨。e)跟骨骨折闭合与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手术要保证骨折复位的质量,避免为追求小切口影响复位质量。f)术后需要外固定,患者早期进行适度功能锻炼,同时防止骨折再移位。
3.5 植骨原因 跟骨为松质骨,外侧面骨皮质薄,受伤后多为塌陷压缩骨折,手术复位固定能基本恢复关节完整和跟骨形态,常留有空腔。选用异体植骨块填充,可以协助维持骨折复位,从而能早期活动;对于严重塌陷畸形骨折,术中使用螺钉常缺少把持,植骨块能辅助支撑,维持复位;植骨块还能消除空腔,减少皮瓣内血肿及感染。同时,早锻炼,晚下地。塌陷骨折,关节软骨受损或缺失,早期锻炼,可以磨合塑型距下关节面,防止骨质脱钙,促进骨折愈合。
【参考文献】 [1]Sanders R,Fortin P,Di Pasquale T.Operative treatment in 120 displaced intra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s:rdsults using a prongnstic computed tomogrphy scan classification[J].Clin orthop Relat Res,1993,(290):8795.
[2]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371139.
[3]张殿英,姜保国,付中国,等.跟骨解剖板治疗累及跟距关节的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3,9(5):197199.
[4]陆晴友,王秋根,张秋林,等.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的治疗[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10(6):141144.
[5]Rammelt S,Gavilk JM,Barthel S,et al.The value of subtalar arthroscopy in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足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蒂岛状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 下一个医学论文: 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进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