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下肢感染性骨不连 |
|
)病程在3个月以上骨折无愈合迹象;b)X线片显示骨折端骨痂稀少,断端钙化或呈萎缩,或呈肥大;髓腔闭塞,或同时存在死骨;c)病程中患处反复红肿流脓,可有或无窦道与骨折端相通。
3.2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固定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应用于感染性骨折不愈合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方法。外固定架的钢针远离了感染部位,对感染创面无影响,能提供不超关节的稳定固定,且操作简单,易于掌握[1]。我们所用的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力学性能稳定、可靠,可塑性强,万向关节可360°旋转,且能牵伸、加压,当感染控制、创面愈合、骨折线模糊或有骨痂时,放松延长锁钮可使支架动力化,有利于骨痂的生长、塑形和模造,按生理需要进行修复,促进骨的形成及骨折的愈合。且其并发症少,即使引起亦不严重[2]。
3.3 控制感染修复创面 股骨的感染性骨不愈合在本组中仅4 例,其中2 例是隐性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疼痛、局部轻微肿胀、内固定松动,另2 例有窦道形成。股骨周围软组织较多,血供好,经清创后创面全部一期关闭,胫骨中下段因血供差,周围软组织少,经彻底清创、清除死骨、植骨处理后,我们根据周围软组织情况,选择局部皮瓣或皮瓣转移覆盖创面。术后应用敏感的抗生素盐水做持续灌洗引流,冲洗量的多少以引流液清亮为准,灌洗引流一般持续2~3周,根据引流液清亮度和细菌培养结果先后拔除灌洗引流管。
3.4 植骨 Monton于1944年倡导可以在感染灶内植骨,但未被普遍接受,甚至有人反对。随着成功病例的增加,这一方法已为大多数骨外科医师所接受。近年来有作者在感染灶内行开放植骨,也取得良好效果[3]。本组所有病例在行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固定的同时,予以自体髂骨移植,获得成功。其中1 例将大块感染的游离骨在离体后2个月经消毒处理,予以原位回植,同时植入自体髂骨,取得成功,大大减少了取骨量,降低了费用,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参考文献】 [1]祖启明,项良碧,刘宪民.一期修复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骨外露[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2,17(1):67.〖1〗 [2]于仲嘉,刘光汉,张志健,等.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的临床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1996,16(4):211214.〖1〗 [3]黄雷,李兵,刘沂,等.开放性植骨治疗感染性骨折不愈合[J].中华骨科杂志,2005,25(1):3034.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机器绞轧伤致浮动肘的临床诊治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闭合穿针治疗锁骨远端粉碎性骨折15 例体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