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下肢感染性骨不连 |
|
【摘要】 目的 探讨感染性骨不愈合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方法 对15 例感染性骨不愈合的患者在应用有效抗生素、彻底清除病灶的基础上,予以一期植骨、创面修复、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固定。结果 术后14 例病人伤口愈合,1 例伤口未愈合的病人待骨生长牢固后作病灶清除肌瓣填塞,伤口愈合。所有病例在4~12个月内骨折愈合。结论 感染性骨不愈合治疗困难,一期植骨可缩短病程,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应用于感染性骨不愈合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关键词】 感染 骨折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特别是对合并软组织损伤的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合并感染的骨折等临床上难于处理的复杂骨折有良好疗效。我院骨科自1995年5月至2006年12月使用单边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感染性骨不愈合15 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 例,男性9 例,女性6 例;股骨4 例,胫骨11 例。第一次为开放性骨折急诊手术内固定的9 例,另6 例是闭合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内固定物为髓内固定的4 例,各种钢板螺钉固定的11 例。本次手术前已接受过二次以上手术的9 例,第一次手术到本次手术间隔时间3~26个月,平均10个月。
患者就诊时均无发热,15 例均有局部反复红肿流脓史,13 例入院时仍有红肿、局部窦道或骨外露,另2 例有不稳定瘢痕及局部浅表组织红肿等感染迹象。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术前均用相应的敏感抗生素1周,局部有伤口或窦道存留的,入院时即予分泌物细菌培养,并作伤口处理以便引流通畅。15 例病人均拆除内固定,清除炎性肉芽组织、坏死组织及死骨,适当咬除硬化骨,打通髓腔,用有效碘含量为0.16%的威力碘消毒剂局部浸泡5~10 min。取自体髂骨作髓内外植骨,选用合适的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固定,伤口埋管冲洗引流2~3星期,减张缝合、局部皮瓣或转移皮瓣闭合伤口。
1.3 典型病例 患者,男,27 岁,因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不愈合1年入院治疗。第一次手术在外院行“左胫骨粉碎性骨折有限接触钢板内固定术”,术后伤口感染,钢板外露,后多次手术,伤口长期不愈合,骨端吸收,骨不愈合。入院检查:左小腿中段内侧皮肤色素沉着,且有瘢痕形成,按压局部,伤口有稀薄脓液流出。脓液细菌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X线片显示:左胫骨中段骨折不愈合,断端吸收萎缩,未见死骨。应用敏感抗生素及局部换药1周后手术,术中彻底清创,咬除硬化骨,打通髓腔,伤口用有效碘含量为0.16%的威力碘浸泡8 min,取髂骨块及大量松质骨植骨,上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固定。将原局部皮瓣松解后关闭伤口,伤口内埋管,用庆大霉素盐水持续冲洗引流2周,拔除冲洗管;1周后拔除引流管,伤口愈合出院。5个月后有骨痂生长。放松多功能外固定架延长锁钮使支架动力化,8个月后骨折愈合,拆除外固定架。
2 结 果
术后14 例病人伤口均愈合,另1 例患者保留一块在外院被清除的大小约2 cm×5 cm的游离骨块,经消毒处理后予以回植,术后留下一窦道,经窦道造影发现,造影剂到达回植的游离骨块处,8个月后骨痂生长,骨断端牢固,作病灶清除,腓肠肌瓣填塞,伤口愈合。5 例出现外固定针道感染,经及时的局部处理,感染得到控制,并未改变穿针部位。所有病例均达骨愈合,时间为4~12个月。全部病例经1~2年随访,无一例感染复发。
3 讨 论
3.1 感染性骨不愈合的诊断 感染性骨不愈合的原因主要是感染、骨缺损、骨折固定不稳定、骨折端血液供应不佳等。骨的感染可以是原发的,如急慢性骨髓炎病灶清除术后骨折不愈合;也可以是继发的,如外伤骨折术后感染。符合以下条件属感染性骨不愈合,应采取治疗措施。a[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机器绞轧伤致浮动肘的临床诊治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闭合穿针治疗锁骨远端粉碎性骨折15 例体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