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型解剖板治疗掌指骨骨折 |
|
【关键词】 微型解剖板 掌指骨骨折
掌指骨骨折是手外科领域中常见的一种骨折,其发生率非常高,同时也极易遗留手部功能障碍。我科于2005~2007年间共应用手外科微型解剖钢板治疗手部掌指骨骨折30 例,术后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良好,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 例,男21 例,女9 例;年龄为17~51 岁,平均33.4 岁。损伤原因:工厂砸伤15 例,击打伤10 例,撞伤3 例,交通伤2 例。损伤部位:掌骨骨折15 例,其中掌骨中1/3骨折5 例,近头部骨折3 例,近基底部骨折7 例。指骨骨折15 例,近基底部骨折5 例,骨干骨折7 例,近头部骨折3 例。本组3 例为陈旧性骨折,其余均为新鲜骨折。其中急诊手术10 例,伤后5~7 d手术20 例,横形骨折7 例,短斜型骨折13 例,粉碎性骨折7 例,开放粉碎性骨折3 例。
1.2 手术材料 选用手外科微型解剖型内固定钢质接骨板及钢质接骨板固定螺钉。术前需拍X线片来测量骨折的长度及掌骨指骨的粗细,以选用相宜的解剖接骨板及螺钉。
1.3 手术治疗方法 病人仰卧位,患肢置于手术侧台之上。选用臂丛麻醉,上气囊止血带,开放性骨折先行清创术,沿伤口或选定相宜切口切开进入,其他病人可根据骨折的类型及骨折的部位,根据手外科的手术入路而选定手术切口。掌骨骨折一般选用背侧正中或偏伸肌腱旁侧纵切口。指骨骨折一般应用背侧弧形切口入路。手术尽可能的少分离组织,减少周围组织创伤。这样,也可减少术后关节、肌腱黏连的发生概率。同时尽可能的保护肌腱、腱膜等组织。尽可能的不游离有组织附着的骨折(保护骨折块的血液),手术分离骨折端时解剖复位(有骨折碎片的术中可行丝线绑扎),用两把组织钳夹住骨折两端。再根据骨折不同部位及骨折类型,选择直型、T型及L型的与骨折情况相宜的微型解剖钢板,置于掌指骨背侧方,而后见内固定物位置好,再顺行钻入数枚微型解剖板固定螺钉。检查见骨折解剖对位,内固定稳固,逐层缝合伤口,修复腱周组织。较严重粉碎骨折或伴有肌腱损伤者,术后可采用手外科托板外固定3周后去除,患者术后次日拍X线片检查骨折及内固定物情况,同时开始手的功能锻炼。
2 结 果
本组术后无一例伤口感染,随访6~12个月,骨折均正常愈合,无畸形愈合、再骨折及内固定物断裂。患者指关节活动均正常,无一例功能障碍者。骨折均于3~5个月愈合,内固定物取出时间为术后6~8个月。
3 讨 论
掌指骨骨折是手外科常见的骨折,而手部结构复杂,功能精细,因此对手部骨折治疗要求较高。以往的治疗方法是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骨折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或微型外固定器固定掌指骨骨折两端。由于固定范围大、时间长、固定不可靠等问题,时常造成手部的功能障碍。而微型外固定器固定不稳定,固定针孔易感染,操作复杂,价格昂贵,同时固定物长时间置于体表而引起病人工作生活不便[1,2]。因此以上治疗方法均不能成为掌指骨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
有的学者提出[3],手部骨折治疗必须应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a)骨折解剖复位。b)轻便牢固的固定。c)早期活动与功能锻炼。而微型解剖钢板可以满足以上三个方面的要求,微型解剖钢板可使骨折解剖复位,牢固固定。同时由于螺钉对骨折断面的加压,也可达到加速骨折愈合的作用,术后可不用外固定,为手部早期功能锻炼创造机会。微型解剖钢板有多种形状的[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手术治疗小儿陈旧性孟氏骨折14 例 下一个医学论文: 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内固定69 例临床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