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腿部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 |
|
【摘要】 目的 探讨小腿部逆行岛状皮瓣在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急症或亚急症修复中的合理选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足部缺损创面部位等有选择的应用小腿部3种逆行岛状皮瓣急症或亚急症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31 例,皮瓣面积最大20 cm×10 cm,最小4.0 cm×3.0 cm。结果 皮瓣完全成活28 例,皮瓣大部分成活、远端部分坏死3 例,均经换药和/或植皮后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2年,所有皮瓣质地良好,外形满意,感觉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力争采取急症或亚急症方法修复所有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小腿部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首选方法,应根据缺损创面部位及小腿处皮肤软组织等情况合理选用。
【关键词】 足;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外科皮瓣;移植
外伤造成的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常合并有骨、肌腱外露,一直是临床上修复的难题。2001年6月至2007年8月,我们有选择的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隐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小腿内侧皮瓣等3种小腿部逆行岛状皮瓣急症或亚急症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31 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1 例,男21 例,女10 例;年龄8~65 岁。损伤原因:重物压砸伤16 例,交通意外伤15 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部位:后踝及跟后处3 例,内踝及足内侧处4 例,外踝及足外侧处4 例,前踝及足背处6 例,足背内侧处2 例,足背外侧处3 例,前足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肌腱外露4 例,5趾完全毁损,肌腱、跖骨头或跖骨骨断面外露并前足皮肤缺损5 例。皮瓣应用情况: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16 例,面积6.0 cm×4.0 cm~20 cm×10 cm;隐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6 例,面积6.0 cm×4.0 cm~13 cm×7.0 cm;小腿内侧皮瓣9 例,面积8.0 cm×6.0 cm~9.0 cm×19 cm。急症修复16 例,亚急症修复15 例。
1.2 手术方法 根据缺损创面部位及小腿处皮肤软组织情况等,选择下述3种小腿部逆行岛状皮瓣之一修复。a)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以外踝后上方 5~7 cm处(腓动脉的外踝上后终末穿支发出处)为旋转点,以跟腱和外踝间中点与窝中点的连线(即腓肠神经走形线)为轴心线,深筋膜下切取皮瓣,蒂宽3~4 cm,皮瓣及蒂部内包含腓肠神经、小隐静脉及深浅筋膜。b)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以内踝上5~7 cm(胫后动脉的筋膜穿支最低发出点)为皮瓣的旋转点,以内踝前方与胫骨内侧髁中点的连线(即隐神经的走形线)为皮瓣的轴心线,深筋膜下切取皮瓣,皮瓣内包含隐神经、大隐静脉,蒂宽3~4 cm,包含隐神经、隐动脉、大隐静脉及深浅筋膜。c)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以内踝尖与跟腱连线间中点处为旋转点,以内踝尖与跟腱连线间中点与胫骨内髁间连线为皮瓣轴线,皮瓣切取层面在深筋膜下、小腿内侧胫骨骨膜及肌膜浅层,蒂部胫后动脉及其伴行静脉周围保留宽约1 cm筋膜组织。上述皮瓣均按顺、逆行结合法切取,皮瓣一般较缺损创面大20%左右,皮瓣切取后经皮下隧道或切开经明道转移至受区。供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3 例,中厚皮片植皮修复28 例。
1.3 结果 皮瓣完全成活28 例,皮瓣大部分成活、远端部分坏死3 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3 例中因术后皮瓣远端供血不足引起者1 例,因静脉回流障碍引起者2 例,坏死面积分别为3.0 cm×3.0 cm、5.0&[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关节镜清理结合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内翻骨关节炎 下一个医学论文: 腓骨支撑术在复杂胫腓骨粉碎骨折治疗中的体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