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精性骨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现状 |
|
长期饮酒可引起钙、镁、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摄入不足而加重骨丢失。但一般认为,只有饮酒量大于100 g/d,才可能有营养不良的因素参与骨代谢异常[15]。
总之,酒精造成骨量丢失的原因有多种,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一般认为,酒精对成骨细胞的直接作用是最主要和直接的原因。
3 酒精量与ANFH
国内非创伤ANFH中,激素引起者占第一位,酒精引起者占第二位。但是北京积水潭医院随机收集调查了1996年至2000年的306 例成人非创伤ANFH,发现由于过量饮酒引起者139 例,占46.0%,高于激素引起的34.0%。根据文献报道,ANFH患者中10%~74%有长期酗酒史,此类病人中50.0%呈双侧性[16]。王义生等[17]应用双支撑骨柱移植术治疗的一组ANFH患者中31.8%有长期饮酒史,均为成年男性,平均每日饮白酒250 mL以上。Jones等[18]报道,成人累计饮用150L纯酒精(每周累计饮酒不少于400 mL或更多)即可发病。这些研究提示长期过量饮酒和ANFH发病存在一定联系,但一直未能证实酒精中毒是ANFH的确定病因。1998年王义生等[16]研制出酒精性ANFH的动物模型,采用灌胃法给予家兔烈性白酒(含乙醇45%)10 mg/kg·d,6个月后,发现体内发生了一系列异常变化,其股骨头内出现了早期ANFH的病理改变,骨细胞变性死亡,空骨陷窝增多,骨小梁稀疏变细,从而首次证实酒精中毒是非创伤性ANFH的确定病因。
4 酒精性ANFH的发生机制
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探讨酒精性ANFH的发病机制。从酒精的细胞毒性,ANFH的全身或局部变化、细胞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各个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多种学说。
4.1 脂质代谢紊乱学说及酒精的细胞毒作用 正常情况下体内自由基的产生与清除之间保持平衡,当给予动物长期大剂量饮用酒后,发生酒精中毒,乙醇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毒性作用可使自由基生成增多。而作为自由基的主要清除剂之一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下降,过氧化脂质显著增高[16],膜受体蛋白酶和离子通道的功能发生障碍。
Wamer等[19]动物实验结果表明ANFH出现的最早期病理变化是空骨陷窝增加,并提出直接的细胞毒作用在ANFH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金旭等[20]认为酒精不仅通过血脂升高间接导致ANFH,而且对骨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本已处于缺血缺氧状态的骨细胞在过氧化脂质和酒精及其代谢产物的直接毒性作用下发生脂肪变性、坏死,空骨陷窝增多。
4.2 脂栓学说及局部血管内凝血 长期酗酒可以导致脂肪肝和高脂血症,此观点已得到公认。Jones等[21]观察到脂栓、血管内凝血和骨坏死三者往往共存,提出非创伤性ANFH最终表现为血管内凝血,作为一个中间机制,可以被多种危险因素激活,如骨内脂肪栓塞、内毒素、过敏反应、蛋白分解酶、凝血酶等和其他一些栓塞情况。其认为长期应用大剂量激素或酗酒可以引起血液流变学明显异常,表现为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性显著增高,血液呈高黏滞状态,在软骨下血窦内血流易于滞缓。另外骨内小血管壁的脂栓在脂酶作用下释放游离脂肪酸,后者直接引起前列腺素增多,且中性脂肪中的重要成份油酸又引起毛细血管内膜剥脱,血管壁水肿充血,触发血管内凝血。同时过氧化脂质升高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以及高血脂时小动脉纤维变性和粥样硬化,最终导致股骨头内血管内凝血发生及股骨头坏死。
4.3 骨内高压学说 在酒精性ANFH病人中,平均每天饮酒达250 mL或更多[8]。作为一种细胞毒性因子,酒精在细胞损伤或死亡中可能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决定性作用。动物实验已经证明在酒精作用下,股骨头骨髓内脂肪细胞过度增殖肥大以及脂肪代谢异常[7],并且股骨近端骨内压增高[22]。酒精可以导致骨质形成减少进而引起骨质丧失[23]。大量临床研究资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AF内固定联合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下一个医学论文: 锁骨钩钢板并发症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