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及治疗体会 |
|
典型,多以“落枕”就诊,极易漏诊、误诊。要做到早期正确诊断,我们体会如下:a)无明显诱因出现形态各异的头颈歪斜和旋转,结合近期有上呼吸道和(或)颈咽部感染史,或无明显外伤者应考虑本病;b)凡临床上疑为本病者应及时拍颈椎正侧位及张口位X线片。我们注意到正常儿童张口位片上齿突两侧缘与寰椎两侧块距离一般是对称的,但也可一侧较宽。仅根据齿突与侧块距离变化不能诊断有无脱位,必须同时考虑侧位片AO间距,有条件的行CT检查即可确诊,故我们提出诊断标准须同时满足以下两点:a)X线侧位片齿状突与寰椎前结节间距离(AO间距)大于3 mm;b)开口位枢椎齿状突与寰椎侧块间距离不对称,寰底线中点垂线偏离齿状突轴线不小于1.0 mm。在7 例患儿中,我们观察到1 例有趣的现象。患儿经治疗后,症状消失,颈部形态恢复正常,活动正常,但X线张口位仍显示寰底线中点垂线偏离齿状突轴线大于1.0 mm,为1.2 mm,侧位AO间距在3 mm之内,为2.5 mm。而CT却显示AO间距及齿状突与侧块距离均正常,这即是对上述观点的证明。
4.3 治疗及预后 一经诊断,应及时平卧,行Glisson枕颌带牵引,肩背部垫枕使头后伸,头部两侧置沙袋以防旋转。低重量维持牵引,初始重量0.5~1 kg,最大重量不超过体重1/10为宜。牵引重量过大并不能迅速复位和缓解症状,相反会造成患儿不适等情况,影响疗效,增加一定危险。牵引3~4周,颈部受损韧带多已纤维连接,复位成功并经X线片证实后带颈托固定3~4周,多可彻底治愈。如果因漏诊、误诊而延误治疗,则可残留颈部强直和颅底宽畸形。手法按摩复位等不恰当治疗有可能损伤颈髓致四肢瘫痪甚至危及生命,故不作推荐。
【参考文献】 [1]潘少川,田世林,于凤章,等.小儿寰枢关节半脱位[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0,11(1):13.〖1〗[2]梁猷惠,覃均昌,刘正全,等.小儿自发性寰枢关节半脱位[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86,7(2):88.〖1〗[3]Lee SC,Lui TN,Lee ST.Atlantoaxial rotatory subluxation in skeletally immature patients[J].Br J Neurosurg,2002,16(2):154157.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四川汶川地震伤情统计与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腰椎不稳的影像学特点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