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髋关节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18 例治疗体会 |
|
【摘要】 目的 探讨使用可吸收螺钉加股方肌骨瓣移植治疗髋关节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8年8月至2004年12月,采用可吸收螺钉加股方肌骨瓣移植治疗髋关节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患者18 例。据Pipkin分型,Ⅰ型4 例,Ⅱ型7 例,Ⅲ型4 例,Ⅳ型3 例。结果 股骨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12个月,股骨头坏死12 例(67%)。结论 股骨头骨折力争早期解剖复位,股方肌骨瓣既可解决植骨又可重建血运,可吸收螺钉加股方肌骨瓣移植是治疗青壮年股骨头骨折的较好方法。
【关键词】 股骨头骨折 可吸收螺钉 股方肌骨瓣 髋脱位
股骨头骨折是一种比较少见而且特殊类型的骨折,此类损伤多由强大高速的暴力所致,受伤机制特殊、伤情复杂,而至今尚缺乏满意的内固定材料[1]。治疗的关键是尽快恢复股骨头的完整性和光滑性,可吸收螺钉因其具有可吸收性,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加压作用及其可减少二次手术的创伤,被越来越多涉及关节部位的骨折所采用。我科自1998年8月至2002年12月使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加股方肌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骨折18 例,近期效果满意,晚期疗效欠佳,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 例,均属男性;年龄18~45 岁,平均年龄34.6 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0 例,高处坠落伤8 例。骨折按Pipkin分型分为[2],Ⅰ型4 例,Ⅱ型7 例,Ⅲ型4 例,Ⅳ型3 例。合并股骨、胫腓骨骨折4 例。手术时间为伤后3~7 d,平均4 d。
1.2 材料 采用BioFix自身增强可吸收拉力螺钉,自行增强性聚丙酸脂,弯曲强度250~350 Mpa,剪切强度170~220 Mpa,强度保持6个月~1年,2~4年内吸收,无菌包装。
1.3 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下,选择髋关节后外侧入路显露大粗隆,找到股方肌,确定它在大粗隆的上下和前后缘,凿取股方肌骨瓣,宽约1.5 cm,长约3 cm,厚约1.2 cm左右,截面滴血,盐水纱布包裹备用。保留足够长度的肌蒂,以便旋转,脱出股骨头,取出碎骨块,直视下对合,尽量保持股骨头的完整,用可吸收螺钉使较大的骨块与股骨颈坚强固定。可吸收钉的尾端完全埋于软骨下。在头颈的后面凿开一与供骨大小相符的受骨区,靠近股骨头部分尽量潜式嵌插。股方肌骨瓣约旋转90°,用1枚可吸收螺钉固定。髋臼骨折在髋关节复位的情况下,将髋臼后缘骨折块复位并用重建钢板及螺钉固定。
2 结 果
本组18 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最长3年,最短18个月。根据Epstein等[3]制定的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髋关节活动不受限,无疼痛,X线片示髋关节间隙正常,无关节融合,无骨赘,无软组织骨化;良:无疼痛,轻度跛行,髋关节活动至少保留正常的75%,X线片示髋关节位置良好,关节间隙狭窄、骨量丢失、骨赘形成、关节囊钙化均较轻;可: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X线片示股骨头与髋臼关系正常,股骨头斑片状阴影,有一定程度的骨赘形成,中等程度的软组织钙化,股骨头的软骨下骨塌陷;差:患髋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髋关节内收挛缩,可出现再脱位,X线片示髋关节间隙明显狭窄,股骨头密度增加,软骨下囊性变,股骨头畸形,骨赘增生明显,髋臼硬化。结果:优5 例,良4 例,可3 例,差6 例,优良率50%。
临床上股骨头骨折术后长期随访效果并不理想。至今相关的报告仍不多见,且各文献对于患者骨折形式、手术治疗过程与结果描述不完整,因此很难进行相互比较。[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钢板前内侧安置治疗肱骨干骨折 下一个医学论文: 有限切开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