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OS抑制剂对兔关节软骨修复组织胶原表达的影响 |
|
剂对软骨修复组织胶原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实验分组 实验于1999年6月至2001年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完成。取8个月龄新西兰兔24只,雄性,体重(2.5±0.2) kg。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骨形态发生蛋白组(bone morphogentic protein,BMP)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S²甲基异硫脲(S²methylisothiourea,SMT)组,动物由南方医科大学提供。
动物模型和标本处理:8月龄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BMP组和SMT各8只。在右侧股骨髁间关节面上作直径4.5 mm、深达髓腔的全层缺损。a)对照组:软骨缺损不充填任何物质;b)BMP组:缺损用BMP纤维蛋白凝胶复合物充填;c)SMT组:缺损应用胶原复合BMP充填,术后按5 mg·kg-1·12 h-1皮下注射SMT。术后1年各组处死动物,制作石蜡切片用于检测。
1.2 苦味酸²天狼猩红染色显示胶原分布:石蜡切片,0.1%的天狼猩红饱和苦味酸溶液(0.1 g天狼猩红溶于100 mL苦味酸溶液)染60 min,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封片。偏振光显微镜下观察。
1.3 软骨Ⅰ、Ⅱ型胶原图像分析 在40倍视野下,每张切片上选择10个纵向视野,以正常软骨Ⅰ、Ⅱ型胶原色度为参照。利用Leica-Q500MC图像分析仪,在交互式操作方式下进行测试,获得关于胶原的体视学定量指标。将获得的体视学参数值按体视学原理和计算公式求得每例标本的形态学定量参数值,得到各型胶原含量。软骨厚度图像分析:利用Leica-Q500MC图像分析仪,100倍视野下测量修复组织表面Ⅱ型胶原显示的厚度来间接测量软骨厚度。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8.0软件包完成统计处理,数值均以±s表示,Paired²samples T test作均数的显著性检验。
2 结 果
2.1 偏振光显微镜下观察 在偏振光显微镜下,Ⅰ型胶原表现为较强的双折光,紧密排列,为黄色或红色的纤维。Ⅱ型胶原显示弱的双折光,呈现绿色混合颜色的疏松纤维。术后1年,对照组修复组织内基本未见绿色纤维,以致密粗大黄色纤维为主,与软骨下骨结构也有明显差别;术后1年,BMP组基本以黄色和红色纤维为主,中间夹杂很少量绿色弱折光纤维;术后1年,SMT组仍可见大量绿色弱折光纤维,但局部有异位骨化。
2.2 软骨修复组织Ⅰ/Ⅱ胶原分布图像分析结果 经图像分析,SMT组术后1年Ⅰ型胶原占65.9%,Ⅱ型胶原30.7%。分别与对照组Ⅰ型胶原(94.6%)、BMP组Ⅰ型胶原(88.5%),对照组Ⅱ型胶原(4.5%)、BMP组的Ⅱ型胶原(10.8%)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表1术后1年软骨修复组织Ⅰ、Ⅱ胶原分布和厚度比较注:与对照组和BMP组相比,*P<0.05。
2.3 软骨厚度的测量 经图像分析,1年后SMT组软骨厚度(1.85±0.56) mm明显高于BMP组(0.67±0.31) mm及对照组(0.24±0.10) mm,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nb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膨胀式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破坏31 例 下一个医学论文: 钢板前内侧安置治疗肱骨干骨折
|
|
|
|
|
|
|